第2章 朕不要黨爭,朕只要忠狗。
崇禎看著這番場景,啞然失笑,要不是大伴見了趕緊用眼神提醒,苦笑聲差點破壞了登基大典的嚴肅場面。
他只是覺得可悲,天朝大明,太和殿前的權力核心之中,竟無幾人是真心效忠于他。
他也并未因此心傷,細思一番,便心中釋然。
魏忠賢的忠誠,是要拿下他崇禎,忠君,就是忠他自己,只要皇上由自己把控,他九千歲的位子,就能一直坐下去。
而那些閹黨的忠誠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為他們都只忠于一個人,魏忠賢。
新君登基,他崇禎的最佳選項,就是拿下魏忠賢的忠誠,讓魏忠賢做他的忠狗。
這樣,也就拿下了大明權利核心中,這內閣與六部大臣的忠心。
所以,當魏忠賢在典禮結束后求見之時,新君崇禎,并未像歷史原版一樣,用所謂高超的帝王之術,減去魏忠賢的防備之心,卻實則開始了除掉他的謀劃。
他對魏忠賢的態度,是真誠的,他叫魏忠賢老師,也是真誠的,他確實不懂怎么做皇帝。
大明在對東宮太子的培育上向來有著細致安排,太子詹事府負責太子的生活起居和學業教育,而精挑細選的一二品官員,擔任著太子六傅之職。
所以,太子在登基之前,已經完整的接受過如何治理一個帝國的系統性教育,而這些教育太子的官員,也會成為太子登基為皇后的第一批左右手官員,協助太子掌握住朝政,確保皇權的延續。
這些,他崇禎一個都沒有過,他的領導班子成員,目前只有太監王承恩一人。
自幼,他的異母哥哥朱由校才是那個大明朝的太子,所有的這些教育,都是為朱由校準備的。
而他朱由檢,唯一的培養方向,就是成為一個富貴王爺,手無寸權的王爺。
他哥哥生過三個兒子,卻都不幸早夭。所以天啟年間,無人完整接受過太子的培育。
他能接手皇權,是他的幸運,也是大明的不幸。
亂世來臨之前,一個毫無經驗的17歲青年男子,就這么被倉促推到了引領帝國前行的皇位上。
后世之人總是說那個亡國的朱由檢行為不夠慎重,又愛亂殺大臣,找人背鍋,其實這隱患,早在他接收教育之時,就已經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