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science特刊(求訂閱!)
登月說容易也容易,人類首次登月都過去五十多年了。其中阿美利肯六次登月五次成功,一共有十二人成功登上月球。
(我購買登月五十周年的紀念品都是三年前的事了)
說難卻是非常難,至今只有阿美利肯完成了登月工程,再沒有第二個國家成功登月。
難度可想而知。
華國打算跟俄國在航天領域深度合作,計劃在三兩年內登月,五年內登陸火星。
其中登陸月球就是為登陸火星做的預演,同時月球也是登陸火星的跳板。
俄國人沒能成功登陸月球,但是在這方面還是積累了很多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
雙方的合作能大大加快進度,登月是系統性工程,堆人力是有用的。
有的科研項目堆人力是沒用的,像黎曼猜想證明,堆再多人也沒用。
歐羅巴聯盟同樣打算開展登陸火星工程,但是很難。
歐羅巴航空局之前弄得火星探測器已經失敗了,最近這幾年絕大部分錢花在了近地項目上。
想在火星建設基地,阿美利肯和華國制定時間計劃表推進能看到希望,歐羅巴屬于要重頭開始。
目前藍星只有華國和阿美利肯有成體系的航天技術,歐羅巴是以聯盟的形式存在,投資不如華國。
有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華國航天全年投入約為133億米元,歐羅巴航天局投入是83億米元。
其中德意志和法蘭西還有各自的航天項目。
他們想搞火星登陸計劃,首先需要的是整合內部航天科研力量。
有外力的推動下,這個進度可能會很快,當然時不時來一場罷工,很慢也說不定。
至于英格蘭和霓虹搞的聯盟,想想就好,超過能力范圍了。簡單來說就是這道題超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