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八級工匠
轉眼來到正月十四,這天是星期天,俞大猷想到春節連續加班太辛苦,焊接工作也挺順的,晚上食堂因廚師班休息沒有飯,俞大猷臨時動議請大家吃烤冷面。這是一道沈陽的小吃,西塔美食街做得最地道,于是,下班前俞大猷發出通知,今晚去西塔撮一頓。滕肖蘭不喜歡人多鬧騰,她素喜清凈,不愿打擾別人,也不愿被人打擾,俞大猷深知她的性格,也不勉強,其他人尤其一車間的年輕技工們樂不可支,等手頭的活干完,歡呼著換衣服,開車直奔西塔。
沈陽的西塔美食街是朝鮮族聚集區,冷面、燒烤、大醬湯和辣白菜引領著這條街的風尚,外地來沈陽的人常常慕名而來,沈陽人招呼朋友也喜歡選擇那些門面不大卻能吃出獨特風味的小店。在西塔美食街,有一家叫“八級工匠”的燒烤店生意特別火,他家的燒烤肉串大,肉保真,價格也不高,食客盈門。這天晚上,俞大猷跟了一次風,預定的“八級工匠”。
車開到西塔時,沈陽城華燈初上,太原街人潮涌動,音樂和車流交織。美食街的位置并不在繁華地段,相反,它隱在一條小巷子里,這條巷子南北斜長,一端連著毛主席揮手向前進的紅旗廣場,一端連著市府大路,那些美食城、燒烤店就分布在這一區域。
俞大猷他們借手機導航找到“八級工匠”,這家店挨著一家部隊的賓館,那是一座四方大院,高大的松樹遮擋了路人窺探其內部的目光,門崗有兩名臉龐青春的持槍軍人。俞大猷心想,“八級工匠”地址可能是精心選擇的,起碼挨著這么個特殊的鄰居食客不敢隨便造次,在沈陽,喝小酒作大妖的人也不是沒有。
“八級工匠”的紅黃兩色燈籠在屋檐下亮了一排,柔和的燈光給人一種和諧和溫暖。俞大猷他們找好停車位,下了車,直奔過去。
正月里的人們玩心還盛著,雖然剛到飯點,店里已經客滿,喧嚷聲充斥于耳。俞大猷一行進了包房,分坐兩桌,點了烤雞架、烤鴿子、烤冷面、烤串等,額外點了幾樣毛菜,酒是“勇闖天涯”和雪花“大綠棒子”。“大綠棒子”是沈陽雪花啤酒的經典,人吃燒烤的“標配”,它有勁兒,口感淳厚,超大的瓶裝自帶霸氣和豪放,符合東北人的集體性格,在市井和正規場合都不缺它的身影。
“八級工匠”果然名不虛傳,單就上菜速度來講,哪怕是晚高峰時段,酒菜也很快上齊。俞大猷招呼大家動筷子,吩咐江海洋倒酒,十來個人開了宴席。俞大猷首致開場白,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齊心協力,俞大猷說的掏心掏肺,大家深感其誠,舉杯一起干了。第二杯隨意多了,俞大猷為創造輕松氣氛,說,“今晚菜管夠吃,酒管夠喝,可有一條,喝多了不興回家欺負老婆。”
有的年輕技工頑劣,故意問:“廠長,你喝多的時候,你和嫂子誰收拾誰。”
俞大猷擺上一副牛皮樣子:“傻呀,這還用問嗎!”
江海洋起哄,“對,肯定是嫂子收拾廠長。”
俞大猷佯裝憤怒,抓起“大綠棒子”,“你小子要這么攪局,我先給你喝多,來,滿上!”江海洋抽巴著臉,被迫和俞大猷干掉一杯。馬一錘在旁邊看笑話,“該,叫你小子嘴欠。”全場大笑聲中,三三兩兩的作對廝殺。
幾巡過去,酒沒了,俞大猷招呼服務員再拎兩提。隔一會兒,有人來送酒。奇怪的是既非小伙子也非年輕姑娘,而是一位老爺子。他把酒放在地上,直起身的時候,正和大家碰杯的馬一錘愣了,沾唇的酒又溜回杯子,半是疑惑、半是愕然地望著老者,“師父,怎么是您?”本已走到門口的老者聞聲停下,從一屋子人中檢索到聲音的來處,定格在中年漢子的身上。
“學勇?”
“師傅,真是師傅?”馬一錘起身離座,伸出雙手攙扶著他,“師傅,您快來坐。”
手疾眼快的江海洋早已站起來,拽了一把椅子,讓老爺子坐在馬一錘的上位,緊挨著俞大猷。馬一錘先介紹了俞大猷,然后給徒弟們說,“這是你們師爺。我跟你們說啊,師爺當年厲害著呢,響當當的全國勞模、八級工匠,進京領獎和毛主席握過手。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那是你們師爺親手造出來的!”年輕技工肅然起敬,挨著個兒給老人家拜年。
老爺子許久沒見著馬一錘了,又有一大群徒孫圍繞著,興奮地顫抖著雙手命令眾徒孫坐下。俞大猷見此情景,心想著這是即興教育的好時機,就說:“老爺子,您給我們講講當年造國徽的事吧。”
老爺子慌忙搖手:“不講啦,老皇歷啦。”
俞大猷說:“老爺子,您就講一講吧。實不相瞞,我們現在也接個特殊任務,您作為前輩,多點撥啟發我們,您那一代人的精神是寶貴財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