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取經
笑聲中,俞大猷忽然感到胃部泛酸不舒服。早晨,出差的時鐘提早叫醒他,簡單洗漱完畢,祁玉給他熱了飯菜,因為來不及,他沒吃一口就走了。
俞大猷胃病由來已久,上學時的時候,他家離旗里的學校遠,要騎馬趕過去,逢天氣不好,怕晚點誤了課程,他常常揣上一塊面囊,騎著馬兒邊走邊吃。那時起,他就作下了毛病,一直到上大學,隔三岔五的胃里絲絲拉拉地泛酸。
幾個星期前,俞大猷去看了醫生,醫生說他患了胃反流,過多的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等癥狀,同時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道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醫生讓他看拍的片子,說內鏡下已見食管粘膜糜爛,有潰瘍現象,叮囑他生活必須規律,避免食用高鹽高脂肪食物、誘發和加重癥狀的咖啡、濃茶等等,以免損傷食管和胃黏膜。醫生還給他開了一些藥,囑咐他一定按時吃。
俞大猷騰出握方向盤的一只手,摸出兜里的藥,摳下一片來,想擰開礦泉水,單手不得勁,楊嶼眼快,急忙擰開一瓶水,遞給他。俞大猷就著水,服下藥片。這個動作讓他想起來,自己還沒跟祁玉講,既沒說去檢查的事,也沒說吃藥的事,他把藥放在辦公桌的抽屜里,祁玉看不見。他也不打算告訴她這件事,免得她擔心。
開著開著,俞大猷的汗就下來了。
楊嶼和李驍都問他怎么了,俞大猷輕描淡寫地說,沒事,胃有點不舒服。楊嶼和李驍就不讓他開,恰好前方幾十米到達服務區,三人把車停在停車場,下來緩口氣。
李驍拿著俞大猷的水壺,灌了一壺熱水,楊嶼買了一桶泡面端回來,三人坐在休息區的長椅上。俞大猷臉色蠟黃,額頭一層汗水,說話明顯的底氣不足。兩人怕他出什么事,主張返回。俞大猷一口一口喝著熱水,又加了兩粒藥,吃了點泡面,感覺胃里那股火氣泄了許多,沒那么難受了,跟兩個兄弟說,自己沒那么嬌貴,成年人誰還沒有點小毛病。兩人拗不過,楊嶼說,那剩下的路我開,你歇著。俞大猷同意了。
緩了一陣兒,三人繼續上路,奔著遼陽方向去。
車子快下高速了,楊嶼減緩速度,拐向慢車道,車外的樹木、草地不再唰唰飛馳而過,細小的樹枝和干枯的草叢清晰地鋪展開去,車速表回到每小時40公里。
大遼鋁型材在遼陽的文圣區,這里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文廟,因而得名。大遼鋁材位于文圣區衍水大街18號,一道噴砂的一人多高的圍墻,這是防衛嚴密的邊界。所有人進入都要登記安檢,沒有預先批準,誰也不準進去。
楊嶼將車子停在稍遠的一大排梧桐樹底下,梧桐樹葉子在秋風中嘩啦啦響,依依不舍地和母樹告別。在紛飛的落葉中,俞大猷一條腿從敞開的車門踏出去,腳踩在馬路牙子上,他的腿有點發抖,不過李驍和楊嶼沒看出來。
“請問是李處長嗎?”
俞大猷站在梧桐樹下,給大遼鋁型材的銷售處長打電話。這是他拐著彎托熟人聯系的。
對方證實了俞大猷的詢問,讓他稍等,馬上通知門衛。
在銷售處長的協調下,俞大猷三人進入大門。
進得院來,里面的布局讓俞大猷默不言語——筆直的道路從牌坊式樓宇下穿過去,低矮的欄桿分開兩塊區域的綠化帶,寬闊的地帶鋪著草坪,精心修剪的灌木穿插其中,左側還有爬滿青藤的廊架,像是蔦蘿或者紫藤,俞大猷對植物混沌,只能猜個大概,但能想象到春夏時節這一排藤架的風景多么迷人。它們還倒映在架下一條蜿蜒的水渠里,一時之間,俞大猷判斷不出水渠的來處,但見它藍盈盈的,與草坪的連接處鑲嵌著長條石,形成一條彎曲的甬道。
“一座風水上佳的園林式工廠。”俞大猷心里羨慕。這怎么說呢,做到出類拔萃的民企,形式上也要壓老國企一頭。現實無情,老國企連年被挖墻腳,都是比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