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單刀赴會。
遼軍信使一走,耶律休哥就長嘆一聲道:“真是一個不錯的小家伙,有膽識、有謀略、有勇武,可惜不能為我所用。”
蕭天左愣了愣,道:“大王想招攬他?”耶律休哥點了點頭,雖然楊德政此前傷到了他,但是耶律休哥卻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處處都對楊德政充滿了欣賞。蕭舍傲然道:“大王既然想招攬他,只管拋給他官爵,只要官爵足夠,他一定會擺到在大王膝下的。”
蕭舍說的可不是傻話,他說的是一種常理。在遼國的上京城內,只要他拋出去官爵,那些個在上京城內的漢人,就會像是狗一樣撲上來。而且只要許給他們官爵,他們就會像是狗一樣趴在他面前表示臣服。
耶律休哥淡然搖頭,道:“你雖然和楊家的人交手多次,可是你并不了解楊家的人。你更不了解楊德政。楊德政是一個絕不會臣服在我們遼人膝下的人。”蕭天佑皺眉道:“為什么?”
耶律休哥解釋道:“從他到了勝州以后,對那些在勝州的族人的態度就不難看出。勝州內的族人,幾乎都死在了他的刀下,這說明,他心底里對于我們遼人,懷有敵意。這種敵意還很深,是不可能被錢財和權力所能抹去的。
所以,這種人,注定不會為我所用。他的存在,只能成為我們的敵人。”蕭舍鄭重道:“那屬下這就去挑選人馬,三天后把他殺死在五里外。只要砍掉他的頭,看他怎么和我們遼人為敵。”
“去吧。”贊同了蕭舍的說法,耶律休哥似乎覺得有些不妥,又道:“多準備一下人馬。此人勇武異常,遠不是幾百人就能留下的。”想到樊龍在雁門關前沖向他王帳的身影,耶律休哥就果斷讓蕭舍多準備一些人手。
耶律休哥答應了楊德政的請求,通過信使傳給了楊德政。雙方約定好,三日后,午時,在城外五里處見面。楊德政答應要和耶律休哥見面,楊琪、楊貴、楊新三人表現的比楊德政還緊張。楊德政像是個沒事的人一樣,每日里在軍卒中間晃蕩。
楊琪、楊貴、楊新三人,則緊張的開始為楊德政準備出關用的穿戴,精心的為楊德政挑選戰馬,還為楊德政挑選了三百護衛他的不怕死的死士。楊德政似乎看不見楊琪三人的緊張,他每一日去一趟各個工坊出來的時候,臉上就洋溢著熱情的笑容。
兵器工坊、弓弩工坊、盔甲工坊等等數十個作坊,在楊德政疏導的流水線下,正在大批量生產一系列的戰爭用品。楊德政麾下,已經有三萬人換上了標準的橫刀。已經有兩萬人換上了棉甲,還有一萬五千人換上了皮甲。楊德政拖延的三天時間,工坊里就多生產出了五千柄橫刀、四千棉甲、六千皮甲、三萬箭矢、三千的弓弩。
這也標志著,楊德政麾下兵馬的實力又增強了一部分。同時也標志楊德政麾下的兵馬,在快速的向正規軍蛻變。而且,整座依山而建的城關也走到了收尾的階段。復興關,東西兩面是城墻,南北兩邊則是借著兩側的山崖為墻壁。民夫們把山崖兩側削平了四丈高,同時還在山崖兩側留出了容許兵馬溝通東西兩面城墻的過道。
軍卒們可以順著山體兩邊的過道,輕易的到另一邊的城墻上去。這不僅縮短了筑成的過程,也快速的催生出了一個戰爭堡壘。在西邊的城墻完工了以后。
楊琪、楊貴、楊新三個人商議過以后,也開始把城頭上的兵馬,分成了三撥,開始輪番的更換。同時,新建的城池內的民夫,有一大半也撤出了城關。剩下的民夫們,開始在城內建設營房,以及校場一些基礎的設施。楊新也重新展開了對兵馬的訓練。用楊琪的話說,就是不能讓兵馬閑著,閑著就容易出事兒。
三日之期,轉瞬即逝。當楊德政看到了城墻上清一色棉甲的復興步卒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城外。楊德政望著城頭上的復興步卒以及這一座復興關,心里生出了無限的驕傲。這一切,都是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成果。從一無所有的平地,到雄關聳立,只用了一個多月。
楊德政拒絕了楊琪三人安排給他的三百死士,也拒絕了楊新的隨行,騎上了楊貴給他挑選的那一匹寶馬,單人單騎出了城門。其實楊德政也不是不愿意帶人同行,如果可以的話,他想帶上樊龍。可惜樊龍已經被楊琪給派遣出去了,連同他麾下的復興游騎兵一起。
而其他人,楊德政覺得有些累贅。倒不是說沒有人的武藝勝過殤傾子,至少楊新的武藝,就和樊龍在伯仲之間。即便如此,楊德政還是不愿意帶上楊新。因為他知道,帶上楊新,一旦遇襲,楊新受傷,很容易對他造成心里影響。
楊德政單人匹馬的出了城門,他馬背上錮著的楊字大旗咧咧作響。他腰間掛著一柄橫刀,直面遼軍軍陣,就像是一個一往無前的悲壯的勇士。在楊德政出現在城外的時候,城頭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他身上。
“駕!”楊德政催動胯下的戰馬,向五里外奔去。在五里外,耶律休哥已經命人搭建好了一個高臺。高臺足有一丈高。高臺上鋪著厚實的羊毛毯子,花紋很精美,踩在上面軟綿綿的。毯子上面,有兩張矮幾,矮幾擺滿了遼國特有的烤全羊,梨花白酒瞪特色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