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剿滅漢賊。
加上郭達為了捧蕭氏的臭腳,幾乎在勝州把遼人都寵上天了。而勝州的漢民,也被壓迫的如同牛羊一樣。
遼人們之間互相殺了對方的漢民奴隸,只需要賠償一頭羊即可。遼地漢民的價值,等同于牛羊。
楊德政見所有的遼地漢民們低下頭,他惱怒的喊道:“難道你們要一輩子給人家做奴隸嗎?難道你們一輩子要被人騎在頭上嗎?難道你們愿意眼看著遼人欺侮你們的妻女嗎?”有人在楊德政剝離出了折家軍的將士們以后,就命令樊龍帶著折家軍的將士們趕往勝州和豐州的邊界線。
勝州淪陷,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郭達那邊恐怕也得到了勝州淪陷的消息了。郭達很有可能率軍回援。楊德政必須防患于未然。雖然以他現在的兵力,并不懼怕郭達。
但是郭達一旦闖入到了勝州,肯定會對勝州的百姓們展開屠殺。以此威逼著勝州的百姓們向他低頭,并且聯合百姓們,將楊德政趕出勝州。所以,楊德政必須把郭達擋在勝州外,不給郭達一點兒機會。
樊龍領命以后,率領著折家軍快速的趕往了勝州和豐州的邊界處埋伏。楊七則開始對復興軍大刀闊斧的改革。按照宋朝的兵制。
分為正軍、左右廂、軍、都、部。一正軍的編制是五萬人。左右兩廂各兩萬五千人。軍分十軍,每一軍兩千五百人。五都各五百人。五部各一百人。下屬的還有低級的一伙、一伍。
楊德政并不打算按照朝廷的兵制。而是按照天京新城的辦法來改制,在他看來天京新城什么都好。復興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楊德政的私軍,因此楊德政完全有資格規劃復興軍的軍制。
楊德政改革后,復興軍下屬,分了兩個部分。復興游騎兵和復興步卒。復興游騎兵的編制是三萬人。下屬分為三團,每個團一萬人,設立團正和副團正,另設參軍一名。每團下屬有十個營,每個營一千人,設立營正和副營正,另設監軍一名。
每營下屬有十個部,每個部一百人,設立部正和副部正。下屬還有最低級的一隊、一班,各設隊正和副隊正,班正和副班正。
復興步卒編制是兩萬。下屬兩個團,各團的職位和編制,和復興游騎兵等同。同時,楊德政還任命了各級的將官。幾乎每一個團的團正,都是有原復興軍的老將領擔任。對此,原復興軍的人都很滿意。
但是細細去查看,你會發現,每一個編制的副職和參軍、監軍,幾乎都是從勝州挑選出的遼地的漢民。同時,最底層的隊正和副隊正、班正和副班正,都是遼地的漢民。
楊德政在做完了這一些以后,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其目的就是優中挑優。從八萬的兵卒當中,挑選出最精銳的。最終經過了三天的精挑細選,終于挑選出了五萬的精兵。值得一提的是,勝州的百姓很堅韌。
在楊德政精挑細選下,居然比下去了許多的黨項人,從軍中脫穎而出。當兵員的數額確認了下來以后。
楊德政驚愕的發現,復興游騎兵中,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黨項人,只占到了一萬兩千人,剩下的一萬八千人,全都是勝州的青壯。
正當楊德政完成了他對復興軍的改革后。郭達兵敗豐州城,從豐州撤出來了,一路快速的逃往了勝州。事實上,郭達已經得知了勝州淪陷的消息。
可是他沒得選。除了勝州以外,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逃。往南是代州,楊延昭摩拳擦掌的正等著他一頭扎進代州呢。往北是黨項地盤。那可是野乞干泊的老巢,他進入到黨項,可找死沒區別。
往西?野乞干泊根本就不會給他往西逃跑的機會。豐州一戰。野乞干泊喪失了兩個兒子,一腔的怒火幾乎全部宣泄到了郭達身上。豐州城的攻防戰,打的那叫一個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