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言聽計從
原本兩人商定的合作條件是股份平分,但考慮到趙清川持續為碼頭投入資金,而池卿言主要貢獻人力和部分資金,這樣的分配顯得不合情理。
然而,當池卿言提出這一點時,趙清川堅持原議不變。他解釋說,建設碼頭的初衷是為了給樁會兄弟們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來源,因此拒絕多占股份。這番話讓池卿言深受感動。
不僅如此,在之前對抗入城匪徒以及解救女孩的行動中,趙清川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果斷。這讓池卿言愈發認為趙清川是一位重視友情且有能力成就大事之人。因此,現在無論是池卿言還是樁會的兄弟們,都對趙清川言聽計從。
同樣地,賢王府也對趙清川抱有極高的信任。上次趙清川借走了數百套武器裝備,雖有一定風險,但這次借寶馬則輕松許多。經過這些事件,賢王府認識到每當趙清川尋求幫助時,背后往往是關乎民眾福祉的重要事務,而且他總能把事情處理得妥妥帖帖。新老兩位王爺因此對趙清川的信心倍增。
小王爺朱常津對趙清川的英勇事跡滿是欽佩,聽說他率兵奔襲瓜州古都渡,在長江上與匪幫激戰,還救出了幾十位年輕女子,朱常津恨不得自己也能親歷那場輝煌。遺憾的是,他沒能參與這場可能成為人生亮點的冒險。
當朱常津再次見到趙清川時,忍不住抱怨:“要是我也在,能親手教訓幾個惡賊,那該有多痛快?將來我成了王爺,這樣的故事足以讓我的孩子們聽一輩子。為什么我沒趕上呢?”趙清川聽后,笑著安慰他說,下次有類似的機會一定帶上他,這才平息了朱常津的小遺憾。
表面上看,風波似乎已經過去,但趙清川的心中卻充滿了疑問。這次事件中的種種細節讓他覺得事情遠非表面那么簡單。
紅花寺內七十六名僧侶的死亡被官方解釋為內部紛爭,但這些和尚真的是死于同伴之手嗎?船上被殺的匪徒們是否真的就是殺害那些和尚的真兇?
還有吳中渝在紅花寺地下室聞到的那種腐爛草味,以及運送人口的船只為何攜帶大量銀兩?那些帶著鹽味的銀子、儀真縣那位神秘的接貨人、以及胡四發現自己身份暴露后立即服毒自殺——這一切未解之謎讓趙清川難以釋懷。
有時,趙清川不禁懷疑,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謎題背后的真相是否會永遠埋藏下去?
案件結束后,人們的生活逐漸回歸平靜。趙清川繼續他的閉門讀書生活。直到春節過后,運河上的船夫趙原拜訪了趙清川家。按照之前的約定,趙原已將戶籍遷到了江都縣,正式成為了趙垣瑾管轄下的居民,因此他們家應承擔的徭役也被免除。
這一安排完全符合大冷律法,通過繳納一定數額的銀錢可以免去繁重的勞役,而這種勞役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不僅艱辛,而且風險極大。
寒冬時節,住宿簡陋,稍有不慎就可能染上風寒。像趙原這樣的家庭,對服徭役的恐懼如同面對猛獸。
這些人不屬于士農工商四民,大冷的統治者認為征召他們勞作不會影響農業生產或帶來負面影響。畢竟,在統治者眼中,他們是地位低下的賤民,即便有些損耗也無關緊要。因此,制定了這樣一條不人道的政策。
不像后來的時代,想要建設什么工程可以直接撥款雇傭工人。對于像趙原這樣的家庭來說,一旦家中的壯勞力離開一個月,家人在期間的生活就成了問題。
所以當趙原前來感謝趙家時,他和家人滿心感激,全家老小都來向趙家父子磕頭致謝。
趙夫人見到趙家人的真誠與善良感到非常高興,特別是看到小女孩趙小尋既可愛又羞澀的樣子,更是喜歡不已。
趙原帶來的禮物是他在運河中捕獲并精心制成的魚干,每一片都修剪得整整齊齊,這體現了他對這份情誼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