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家族的期望
趙清川將考籃置于地面,展開考卷,靜靜地等待題目公布。黎明破曉,衙役們手持牌燈在考場內巡邏,考題則張貼于木板上,正由衙役抬著四處展示。趙清川低頭查看手中的試卷,上面印有紅線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并附有兩張空白草稿紙。試卷有一條密封線,這是用來裝訂的,任何寫在線外的答案都將被視為無效。
縣試通常分為四場或五場,有時第四和第五場會合并。趙清川今天參加的是首場考試,也就是“正場”,內容包括兩篇四書的文章和一首五言六韻的試帖詩。
當考題公布,第一題是《大學》中的“慮而后能得”。對于童子試而言,這個題目相對簡單。趙清川迅速將題目記下,靜下心來構思答案。
衙役搬走考板后,周圍開始有了低語聲。考生們雖然被隔開看不見彼此,但在同一個縣里,很多人都是熟面孔。這道題出自《大學》,對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并不難,但還是有幾位顯然準備不足的同學,在看到題目時顯得手足無措。趙清川聽到旁邊有人小聲確認:“是《大學》嗎?”
“沒錯……我行!”
“你行的話,解釋一下這題吧?我都想不起上下文了!”
“……唉,你真笨!”
這些聲音聽起來像是幾個年輕學生在交流,趙清川覺得他們的對話風格仿佛是他前世小學生玩游戲時的聊天室對話,不禁暗自發(fā)笑。
接著,右邊傳來一個學生的背誦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另一個學生則嘗試回憶起后續(xù)的內容,卻把句子念錯了,引發(fā)了另一名考生的糾正。
原文應該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然而在這兩個考生口中,句子變得既滑稽又荒謬,令趙清川忍俊不禁。
正當他輕笑著思考自己的文章時,巡場的考官路過,考場瞬間安靜下來。趙清川感覺到考官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一刻,但他沒有抬頭,繼續(xù)專注于心中的構思,一篇關于“慮而后能得”的文章逐漸成形。
中午的鐘聲悄然敲響,上午的時間如流水般匆匆流逝。四周的考生開始忙碌起來,有人輕輕擺弄硯臺,準備起草草稿。趙清川則簡單地吃了一塊餅,喝了幾口水,心中默默盤算著對策。
考場規(guī)矩嚴格,連上廁所都不允許,更別提其他了。在這寒冷的天氣里,希望沒有人會突然不適。趙清川面前的試卷依舊空白,巡場的考官在他身邊來回走動,顯然注意到了他的停滯不前。然而,趙清川只是淡然一笑,在心中構思著即將要寫的五言詩。
太陽漸漸西斜,考場外已有人交卷離開。趙清川終于動筆,在硯臺中滴了幾滴水,磨好墨汁后,將預先構思好的兩篇時文和一首律詩寫在了草稿紙上。八股文雖字數(shù)要求不高,但構思卻十分考驗智慧。為了確保無誤,他特意先在草稿上寫下全文。
完成初稿后,他仔細校對,避免犯諱,尤其是涉及皇帝與孔孟之名的地方,必須小心處理。確認無誤后,趙清川認真地把文章抄寫到正式的試卷上,隨后整理好個人物品,趁人多的時候順利交卷。之前那位對他投以嚴厲目光的考官不知所蹤,這讓趙清川松了一口氣。
走出龍門,趙清川一眼就看到了族叔趙玉良正在外面等待。“怎么這么快?”趙清川笑著問候道。“能不快嗎?這幾天天天練習,早習慣了。”趙玉良回答,語氣中帶著一絲緊張:“不知道這次能不能順利通過第一場呢。”
縣試的發(fā)榜通常是在三天之后,榜單上不會出現(xiàn)考生姓名,只有考棚號,并且以內外兩個大圓圈的形式展示。這規(guī)矩看似繁瑣,但對于那些脖子不太好的人來說,確實是個挑戰(zhàn)。趙清川心里暗自嘀咕。
當發(fā)榜日到來,趙清川來到縣衙門口,目光掃過那兩個大圓圈。在外圈正中的位置,一個號碼略顯不同——玄字十六號,正是他的考棚號。他不僅通過了,還是第一名!趙清川內心波瀾不驚,繼續(xù)查看內圈,最后發(fā)現(xiàn)了族叔趙玉良的名字,他以最后一席之位險勝過關,真是驚險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