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師徒情誼無比珍貴
夜幕降臨,他們在佘山腳下找到了一家旅店休息。
次日清晨,三人便啟程上山拜訪老師。這一次,趙清川特意準備了拜師禮,陳眉公欣然接受,正式收他為徒。
從縣城回來后,陳眉公事務繁忙,但仍不忘對趙清川的教導,給他布置了許多練習題,并抽空指導學習。
趙清川很快掌握了四書題目的解法,隨之轉向五經的學習。
接著,陳眉公開始教授八股文寫作的各種技巧——從破題到束股,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得益于前世的記憶與今世的聰慧,趙清川學起八股文來如魚得水。
而陳眉公作為當代的大師,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智慧的結晶,引導著趙清川深入文學的海洋。
這對師徒配合默契,趙清川進步神速,仿佛每一天都在跨越新的高度。
一日,陳眉公閱讀趙清川的一篇作文,看到結尾處寫道:
“唯有你我參透神明的變化,順應無常,因此即使積累了深厚的德行,也不會爭先恐后。
此時此刻,我不執著于自我,你也不執著于自身,我們的行動和藏匿又有什么區別呢?我們兩人將永遠融入這未知的造化之中。”
“的確如此,只有你我能有這樣的領悟,而在這樣的時刻,我們也怡然自得地默然理解這一切!”
讀完這段文字,陳眉公合上卷宗,感慨道:“你的文章如江河奔騰,順勢而流,該停則停,真是難得一見的才華!”
“你小小年紀,對于‘取舍’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就連我在四十歲之前也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趙清川站在一旁,認真聆聽老師的教誨,態度恭敬而謙遜。
當陳眉公表揚他時,他連忙回應:“弟子不敢當。”
陳眉公接著說:“你知道嗎?許多才華橫溢的學者都因‘取舍’二字栽了跟頭。”
“歷史上不少才子,因為舍不得放棄一句妙語,而導致文章離題、結構松散或偏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