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番外:峨眉飯莊
西城區(qū)禮士路58號,峨眉飯莊靜靜佇立在此,承載著半個世紀的煙火氣息。自1950年創(chuàng)立伊始,何雨柱便踏入這方天地,跟著師傅王友德潛心研習廚藝。那時的他,青澀稚嫩,滿心滿眼皆是對烹飪技藝的熾熱向往,就此開啟了與川菜相伴的漫漫學徒生涯。
何雨柱的師傅王友德,堪稱川菜界的翹楚,廚藝造詣登峰造極。經(jīng)他之手的每一道川菜,皆是色、香、味俱全的藝術(shù)品,那獨特醇厚的風味,引得無數(shù)食客競折腰,在歲月沉淀中創(chuàng)立了自成一格的峨嵋派川菜,讓峨眉飯莊聲名遠揚,在京城餐飲界穩(wěn)穩(wěn)占據(jù)一席之地,成了有口皆碑的川菜名店。何雨柱日日受師傅悉心點撥,加之自身勤加鉆研,練就了一手地道川菜手藝,做出的菜品滋味竟隱隱有趕超譚家菜之勢。
不過,并非川菜就全然蓋過譚家菜一頭。彼時,譚家菜作為昔日官府菜,傳承嚴苛,做法繁復,食材講究,如今卻因時移世易,幾近失傳,鮮有人敢輕易嘗試烹制;反觀川菜,取材廣泛,調(diào)味多變,麻辣鮮香,契合大眾口味,有著頑強蓬勃的生命力,得以在民間廣為流傳、發(fā)揚。何雨柱看中川菜這一優(yōu)勢,篤定心思投身其中,直至改革開放的浪潮涌起,他才重拾對譚家菜的探索鉆研。
這天,何雨柱站在峨眉飯莊門口,仰頭凝視那古樸門匾,往昔回憶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一時間竟愣了神。“柱子,你擱門口傻站著干啥呢?咋不進來?”峨眉飯莊的二掌柜瞧見何雨柱發(fā)呆,扯著嗓子喊了一嗓子。
“哦,李掌柜,沒啥,剛想起些舊事。您瞅見我?guī)煾禌]?”何雨柱一邊抬腳邁進飯店,一邊隨口應道。
“這會子你師傅不在后廚還能在哪?麻利著點,今兒咋來得這么遲?待會兒小心你師傅收拾你!”李掌柜半打趣半催促著,臉上掛著一抹笑意。
“嗐,別提了,我先找?guī)煾等ィ龝俑鷩Z。”何雨柱腳底生風,麻溜朝后廚奔去。
后廚里,王友德師傅正圍著爐灶忙活,鍋鏟在手中翻飛,菜肴在鍋里滋滋作響,煙火升騰間滿是鮮香味道。見何雨柱進來,王友德瞪了他一眼,高聲數(shù)落:“你個小兔崽子,膽兒肥了啊!來得這么晚,瞅瞅后廚都亂成啥樣了,還不趕緊切墩去!”
何雨柱沒聽話乖乖去切墩,反倒是徑直走向放茶缸的地兒,給王友德倒了杯水,端到跟前。巧的是,王友德剛炒好一盤菜,正裝盤呢。
何雨柱雙手遞上杯子,滿臉堆笑:“師傅,下道菜是啥,我來炒唄,您老歇歇。”
“就你?還炒菜,拉倒吧!切了兩年墩,怕是連自個兒姓啥都快忘了。”王友德掀開杯蓋,輕抿一口,挑眉說道。
“師傅,您可別小瞧人!我平日里在家沒少練,家里一日三餐都是我掌勺,我爸都直夸我手藝能出徒了。不信您瞧瞧,這么著,這道土豆絲我來炒,就算炒砸了,也耽誤不了多少功夫,大不了咱自個兒吃了,我掏錢還不成嗎?”何雨柱也不跟師傅客氣,撂下話就利索起鍋、倒油,動作一氣呵成。
王友德還沒反應過來,何雨柱已將輔料下鍋,只能站在一旁看著他操作。瞧著何雨柱那熟練架勢,王友德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微微點頭:“行啊柱子,瞧這模樣,有點意思。”
何雨柱邊翻炒土豆絲,邊瞅著師傅說:“師傅,跟您說個事兒,打明兒起,我來不了咱這上班了。我爸昨兒晚上跟白寡婦跑了,我今兒去軋鋼廠應聘,定了個主廚的活兒,一個月32塊錢呢。”
王友德聽聞,重重嘆了口氣:“這個老何啊,唉……早勸過他,雨水還小,非得找個保城的女人。這四九城這么大,作孽喲!”
“師傅,我爸也是奔著自個兒幸福去的,做兒子的也不好攔著。我都這么大了,能照顧好自個兒,就是苦了雨水。得嘞,師傅,菜出鍋了,您嘗嘗咋樣?”何雨柱把炒好的土豆絲裝盤,端到王友德面前。
王友德拿起筷子,夾了一筷子土豆絲入口,細品之后,朝外面喊道:“栓子,酸辣土豆絲,上菜!”
放下筷子,王友德看向何雨柱:“行,既然你都想好了,飯店這邊我去跟李掌柜說。你在這干了兩年,師傅沒啥拿得出手的,晚上來我家,我把這些年寫的做菜心得給你帶上,往后有空就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