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轉身,瀟灑離去(3/3,加更)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在場的這些教授大佬們,一個個盯著臺上的陳驍昕,看著他轉過身拿起那支記號筆,手緩緩地懸停在半空中,停在一塊題板前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靜靜等待著一個奇跡的誕生。
而陳驍昕并沒有讓他們失望,隨著他深深吸了口氣后,終于在題板上寫下第一行的證明
“老李”
“你覺得陳驍昕最后能不能證明成功?”北大的某位教授小心翼翼地向身邊老友問道:“我們能不能看到一個奇跡的誕生?”
被稱呼為老李的教授,緊緊地盯著題板,看著不斷出現的證明過程,喃喃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有些事情需要時間來證明的,現在盲目的推測.并不能說明一切,不過有句話說得好數學是一群天才的領域。”
“目前整個數學體系,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我是說那些特別重要的內容,幾乎都是年輕時完成的。”北大的老李教授停頓了下,繼續說到:“牛頓在二十二歲建立微積分,帕斯卡在十七歲寫成《圓錐曲線論》.陳驍昕正在延續數學界的傳統。”
那位教授張了張口,到嘴邊的話徘徊很久,又默默咽回肚子里,其實他想說.陳驍昕真的能與牛頓、高斯、帕斯卡這些人比較嗎?
不過從目前來看.他的確可以相提并論,也許陳驍昕創造出來的理論,在數學中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但能夠做到這種程度.本身就是一種奇跡了。
要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能夠挖掘出來的偉大內容已經不太多了,很多所謂的發現都是在原先的基礎上拼拼湊湊罷了,而像陳驍昕的這種全新概念,從某種意義來言屬于數學領域的新突破。
與此同時,
遠在北大的陳院長,看著直播畫面中的內容,眼神中滿是難言的激動.他很清楚上面的內容代表著什么,如果被驗證成功.那將是一種全新的思路,它的意義難以言喻。
“陳院長”
“您覺得下一屆的菲爾茲獎能否屬于陳驍昕的?”章主任也拿著手機,看著群里的直播內容,期間他小聲地問了句。
“如果成功的話.別說菲爾茲獎了,院士都能被評上,就是就是他的這個年齡有點尷尬,十八歲就評上科學院的院士,多多少少有點駭人聽聞,但但是”
陳院長停頓了下,又繼續講道:“超對稱理論的誕生.別說評個院士了,評三個院士.都難以衡量他在數學領域中的貢獻,這已經多少年了.多少年沒有這種的創新了!”
“其實還有個問題”
章主任遲疑片許,輕聲地問道:“陳院長要是陳驍昕在北大的話,我們該怎么處理后續的工作?本科是肯定不需要再讀了,但直接給予博士學位的話相關審核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