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聯大的先生都像你這般嗎
第257章聯大的先生都像你這般嗎
為了便于照顧即將臨盆的白蒔芳,初到昆明,周曦沐就起了搬出宿舍在外租房的心思,他把這想法跟曾澗峽說了,沒想到他也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便商定一起找房,若是能找到合適的,就搬到一起做鄰居。
起初周曦沐在昆明到處轉悠,一眼相中的,無奈囊中羞澀,付得起房租的,房子又差強人意。周曦沐覺得自己一個人怎樣吃苦都無所謂,卻不愿讓白蒔芳受一點兒委屈,更何況她現在還有孕在身。曾澗峽跟周曦沐的情況如出一轍,兩個人跑遍了昆明城,卻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
一次周曦沐去旁聽曾昭掄先生的學術演講,無意間說起了自己的找房難題,沒想到無心插柳,找房的難題竟然輕而易舉就解決了!
曾昭掄先生一九二零年畢業于國立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校,算得上是周曦沐的長輩和學長。雖說兩人專業不同,但在長沙臨大時期他們都報名參加了湘黔滇旅行團,雖然途中交談并不算多,可兩個多月的步行下來,早已經彼此熟識了,再加上一個月講習所的朝夕相處,兩人的關系比之前更近了一層。聽聞周曦沐的困境,曾先生馬上說起他自己租的房子樓下還空著,問他愿不愿意同住。周曦沐一直傾慕先生的人品和學識,自然是十分愿意,曾昭掄先生點點頭二話不說,徑直帶他回家看了房子。
曾昭掄先生住在昆明大西門內錢局街敬節堂七號的畢宅,沿著文林街朝東走到錢局街,之后朝南拐,走大概百余米,朝東有一條小巷,走不多遠便向南拐,跟之前呈直角狀,在小巷的拐彎處就是敬節堂。敬節堂是光緒九年云貴總督岑毓英、巡撫唐炯為了給在戰亂中死亡的清軍將士的遺孀提供安身之所而在此修建的,至此小巷便因此得名。
緊挨著敬節堂的就是曾昭掄先生現在的居所——畢宅。
畢宅的主人名叫畢近斗,是云南有名的建筑家,也是一名教育家,他創辦了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昆華工校,培養了很多人才,這次聯大租借校舍,昆華工校更是租借了部分校舍,解了聯大的燃眉之急。
畢宅有南、中、北三院,植物學家蔡希陶住在南院,曾昭掄住在北院二樓,一樓還空著,房屋寬敞整潔,而且離聯大租借的校舍昆華農校、昆華工校、昆華中學距離都不遠。周曦沐一眼便相中了。
畢近斗本來就是辦教育的,聽曾昭掄說周曦沐也是聯大的老師,而且一路輾轉到昆明,眼前實在囊中羞澀,畢近斗馬上說可以暫免房租,周曦沐哪里肯?最終在周曦沐的堅持下,畢近斗依然收了房租,只不過租金遠低于昆明的市價。
周曦沐本來一籌莫展了小半月,沒想到跟曾昭掄先生發了一句牢騷就如此順利地找到了房子,這“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際遇讓周曦沐不勝感激,他再三跟曾先生和畢先生道謝之后,歡天喜地地離開了畢宅。快到家了周曦沐才想起來,自己完完全全把曾澗峽和阮媛兩口子拋在腦后了,可天色已經擦黑,再去打擾唯恐失禮,周曦沐便罷了折返的念頭,想著回去再跟曾澗峽好好解釋。
周曦沐本來十分過意不去,沒想到當他把前因后果跟曾澗峽一說,曾澗峽竟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哪里巧了?”
為了提高找房子的效率,曾澗峽和周曦沐起初就決定分頭找起,而曾澗峽對于住房的要求甚至比周曦沐還要高,所以找房子的難度更大。因為阮媛有肺病,睡覺還輕,有一點動靜就很容易驚醒。稍有些喧鬧的街巷就被曾澗峽排除在外了,可是太偏遠了也不行,不能離聯大太遠,考慮到生活的方便,最好還要住在城里,不但房子要干凈舒適,房租還要便宜,諸多條件加在一起,真是難壞了曾澗峽。雖然阮媛屢屢勸曾澗峽,說自己根本沒有那么嬌氣,可曾澗峽因為心疼妻子的身體,才會格外挑剔。
有一天曾澗峽實在累得不行,跑得一身臭汗,嘴里干得直冒煙,眼看著前面就是翠湖,曾澗峽就走到湖邊,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
清風徐來,幽綠的湖水泛起粼粼波紋,雖然已是秋天,湖邊依然樹木葳蕤,曾澗峽嘆了一口氣,大聲誦詩,紓解心中煩悶: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