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瓜馬車我不要
第69章南瓜馬車我不要
像是應和前一夜的滿天繁星,步行團天亮出發之后,天氣雖然云層很厚,但陽光卻執拗地從云層中透出來,大家紛紛感嘆晴天的難得,天氣一晴,趕路的時候身體就暖了起來,甚至有人熱得直冒汗。步行團一路向西,經過五里橋、洛邦、興隆街,一直走到羊老村,道路兩旁遍栽桃樹,跟桃源粉白相間的朵不同,貴州的桃多呈現很深的桃紅色,一眼望過去,奪目的紅艷,十分熱烈,胡承蔭忍不住掏出相機拍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景。
“按理說我們在二月底三月初那會兒在桃源縣看到桃開,這都眼看四月份了,按理說桃早謝了才對啊!”胡承蔭有些納悶。
“香山居士的那首<大林寺桃>知道嗎?”賀礎安一副了然于心的樣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背詩你可難不倒我,我小時候被我爹逼著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胡承蔭信手拈來,倒背如流,不覺十分得意。
“那你就應該明白啊!因為是一個道理。”陳確錚笑著提醒他。
胡承蔭尋思了一下,豁然開朗。
“香山居士這首詩講的意思就是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是逐漸遞減,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我們國家的地勢本就是西高東低,所以我們一路向西南方向走,海拔越來越高,自然而然溫度就越來越低了。”
“孺子可教也。”陳確錚點了點頭。
“你還漏了一點。”胡承蔭剛要反唇相譏,就聽見賀礎安提醒道。
胡承蔭轉了轉眼珠子,立馬明白了。
“我知道了,都說貴州‘天無三日晴’,整日陰雨連綿不見太陽,溫度自然高不了了!”
“確實是孺子可教。”賀礎安也來了一句,徹底把胡承蔭搞得沒脾氣了。
“你們倆真是……怎么合起伙來了?”
步行團不知不覺走到了羊老村,團部通知在此大休息四十分鐘,羊老村已地處平越縣境內,大家在路上找到一個面館,面館老板一見步行團這么多人,知道來了大生意,趕忙殷勤招待,他在招呼大家的時候聽到步行團里江西籍的同學說話立馬湊上前來,說自己也是江西人,并用江西話跟他聊天,雖然她的江西口音不是很純正,但兩人依然聊得不亦樂乎。據他介紹,羊老村有二十幾戶人家,一大半都是江西人。據說清朝時貴州經歷了曠日持久的苗亂,清廷派兵鎮壓,雙方連年爭斗,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因黔境百姓死傷過多,清廷在苗亂平定之后積極鼓勵外省人移居到貴州,當時就有許多江西人移居到此,世代以經商為業,而面館老板就是這些人的子孫。
有一條河流過羊老村旁,名叫魚梁河,離開羊老村之后,大家沿著河水行進,經過雞場鎮到甘粑哨新街,據當地人介紹,雞場鎮的命名來歷很有趣,貴州許多地方仍舊保留著老百姓定期以物換物的趕集活動,雞場的命名并非是此地以活雞交易為主,而是表示了趕場的時間。人們按照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來輪值,如甲酉、乙戍等,共一百二十種變化,四個月一個輪回,根據地支設定十二個地點,每天更換不同的趕集地點,方便不同地方的人們就近趕集,十二天之后又回到最初的地點開始新的輪回,因為地支代表著十二生肖,因此從酉的地點就被命名為雞場,同類的還有狗場、馬場等。時間久了,老百姓叫得順了,就約定俗成地把這個名稱當做當地的地名了。
步行團一天下來共走了七十里,算是走得很多的了一天了。到達馬場坪的時候,正巧趕上老百姓趕集,大家不得不跟趕集的老百姓摩肩接踵,想走也走不快,好在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人是新鮮的,賣的東西也是新鮮的。馬場坪地方不大,居民二百來戶,比爐山縣人數略多一些。事物官提前安排步行團住在當地老百姓的家里,因大家人數眾多,又采取分散居住的方式。
“三劍客”被安排住在一個閣樓里,這并不是一個富于浪漫氣息的閣樓,反而是一個讓人時時刻刻都想逃出去的閣樓。嚴格說來,他們住的閣樓只是被屋主隨意丟放雜物的儲藏間,屋內污穢不堪,四處擺放著一些破桌爛椅,墻壁發黑,墻角居然肆意高懸著蜘蛛網,因為下面是廚房,屋主燒煤取暖做飯,煤煙味直沖上來,味道簡直令人窒息。“三劍客”很想開窗透氣,于是想打開那扇顯然許久未開的窗,沒想到竟然被屋主封死了,最后的努力功虧一簣,只能忍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