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熏風解慍
只是,令劉巴未曾想到的是,方才踏足宜都郡境內不久,自己便因為行跡裝扮可疑而被要求查驗路引憑證,可問題是他自認已經追隨雄主曹操,與劉備已是敵對的關系,主動亮明身份,豈不是上趕著受俘?
而看著將自己攔下的衛兵膚色暗沉,身形精瘦,多半是農家子才從兵役,劉巴頓時心生一計,接著遞交路引的功夫將一把五銖銅錢偷偷塞到了對方手中,想要以此換得對方通融。
可結果卻是再一次大大超乎了劉巴的預料,那精瘦衛兵覺察到手中銅錢冰涼的觸感,卻是當即臉色大變,隨后更是直接呼和其他衛兵,直接將劉巴羈押下來。
因而,劉巴方才被迫表明了身份,而果不其然,衛兵也很快將此事稟告了上去。而以劉曹兩家彼此水火不容的敵視而言,只怕等待自己的必將是殘酷的刑罰。
只是在僅僅半日之后,衛兵的態度果然有了巨大的轉變,但卻是變得頗為恭敬,不僅原樣歸還了劉巴隨身所攜財物,更是供給衣食住所,如此態度卻讓劉巴不由陷入困惑。
而隨后,劉備麾下重臣諸葛亮更是親自前來,開門見山便直接道明來意,就是為了說服劉巴這位遠近聞名的能臣,為自家主公效力。
“子初有治世之才,為何偏選那屠城害民的曹賊效力?”
“我主劉皇叔求賢若渴,子初何不另投明主?”
縱然如今是寄人籬下,但對于天下局勢,劉巴卻還是堅持著心中之念,微微擺手拒絕道:
“桓靈昏庸,公侯無謀,方才致使如今天下分崩,群寇肆虐的局面。曹操雖是有劣,但卻剿除宦豎,蕩滅殘狡,方才是世間雄主。”
“若那阿瞞當真是世間雄主,為何卻被我主擊潰,狼狽而逃?”事關擇君之念,諸葛亮心中亦是有著自己的一份堅持。
“宜都郡內經歷戰火,但在我主治下僅一載,便掃除沉疴,吏治清明,開墾良田萬頃,百姓安居樂業,深受萬民愛戴,如此才是世間明主。”
劉巴聞言,卻仍舊是搖頭道:“天下大勢,又豈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分據一地孤安,卻只是旦夕之福,彼此攻伐之下,豈不又將重蹈刀兵之禍?唯有山河一統,方才是百世之幸。”
話講到此處,二人也都明白,彼此心中觀念不同,任憑誰都不可能說服對方,繼續爭論之下只能是徒勞無功。
但令劉巴未曾想到的是,即便二人的談話已近乎到爭吵的地步了,諸葛亮卻仍舊未曾動怒,甚至在臨走之前還主動告知,此地并無衛兵看守,自己隨時都能離開。
而等確認對方徹底離去之后,劉巴竟當真順利從此處走脫。
行走在江陵街巷之上,目光所見的確是百姓安居樂業之態,甚至比起此前劉表治下時都繁榮幾分,再加上一路北上的見聞,讓劉巴此刻方才明白對方所言確無虛言。
不過,這卻并不代表他就要改變自己多年所秉持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