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豐碩成果
綜上所述,肯尼迪說要動用美國的黃金儲備,來讓英鎊變成廢紙的威脅,堪稱放屁。
英國方面本著友好的態度,就沒有直說肯尼迪的威脅不值一提,只是不予理會。
關于美國心心念念的將英法兩國核武器指揮權拿到手,艾倫威爾遜代表英國為美國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增加駐德美軍的規模,可以讓歐洲盟國安心。
至于在歐洲部署核武器,甚至還得寸進尺的想要在英國部署核武器,則完全沒有必要。
拉博·巴特勒在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的面前,強調了彌補歐洲不安全感的唯一辦法,并不是增加核武器,在古巴導彈危機結束的檔口,核武器并非是讓歐洲各國安心的辦法,辦法是增加在歐洲蘇聯坦克大軍眼皮底下的人質,也就是駐德美軍的規模。
如果美國以“大舉報復”來威懾蘇聯對美國本土的攻擊,這種威脅對蘇聯來講可信性較高。但是,如果以同樣的威脅遏阻蘇聯攻擊西歐,則可信性就會降低。
為了增強這種威脅的可信性,常規武裝方面,美國就必須駐軍西歐作為再保證。既美國必須留在歐洲足夠的人質,才能讓歐洲國家感覺到安全。
而不是核武器,核武器只會增加不安,這同樣是法國人一定要研究核武器,認為美國的核保護傘是也一句空話的原因。
“美國一直在保護歐洲。”迪安·臘斯克斷然拒絕道,“這會增加美國的軍費開支。”
“關于美國一直在保護歐洲這件事,可能在單獨國家駐軍是這樣的,駐德美軍算是美國最大規模的海外駐軍,但是如果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加在一起,人數則超過歐洲的駐軍,美國口口聲聲的保護歐洲,可是現實是,亞洲方向的美軍比歐洲多,這如何讓歐洲國家相信,美國保護歐洲的誠意?”
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反駁道,“如果駐德美軍的規模,比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加在一起的規模大,相信會更加有利于歐洲的安全和穩定。”
冷戰期間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美國雖然奉行以歐洲為核心與蘇聯對抗的戰略,但實際上美軍主要兵力卻長期部署在亞洲。這對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聯邦德國而言,在沒有成立聯邦國防軍之前,北約的軍事戰略是放棄西德全境,在萊茵河畔組建防御線,稱為后退戰略。
在西德成立聯邦國防軍之后,北約改為采用絆線戰略,就是在蘇軍打過來時從邊境地區后退,同時使用戰術核武器對蘇軍進行阻滯、消耗。但無論是“后退”戰略還是“絆線”戰略,德國都是最倒霉的,因為本土會變成北約與華約交戰的最大戰場。
拉踩完法國拉踩德國,英國不斷變出來空氣籌碼,在軍事上英國以歐洲安全為準繩,拒絕美國增加歐洲核武器增加的部署,同樣也拒絕北約統一指揮核戰略。
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美國增加駐德美軍的規模,以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證明,美國會保護歐洲,而不是增加莫得感情的核彈。
在經濟上,英國希望開放市場,增加英國的實力,這樣英國可以幫助美國穩定歐洲的防線,遏制蘇聯威脅。
艾倫威爾遜代表英國提條件的時候,那叫一個大義凜然。把美國的主張全當成是放屁,至于英國的主張,美國則應該全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