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
不得不說,當年元璋兄做了一件非常非常錯誤的事,就是對于官員太過刻薄,給予的俸祿太低,導(dǎo)致如海瑞那種大清官,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
可問題是,他又重科舉,重禮教,重士農(nóng)工商,堅持自古以來得官本位。
這聽著都覺得非常矛盾。
這直接就導(dǎo)致官員一手握有至高無上得權(quán)力,但另一手卻是空空如也。
關(guān)鍵,這老朱還不一視同仁,他只對別人刻薄,對于自家人又是非常慷慨,什么都想留給自己的子孫后代。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得失誤。
在這種制度下,必然會促使官員將手中的權(quán)力轉(zhuǎn)化為金錢。
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朝懲治貪官是最嚴厲的朝代,但是最終卻演變成無貪不官。
看著那些清官的下場,誰還愿意當清官。
但郭淡卻認為,俸祿給高給低,還是會有很多貪官的,畢竟人性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他對于反貪反腐是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想確保自己的利益不被侵蝕,他對于徐姑姑提議的一舉兩得,不太明白,問道:“居士此話是何意?”
徐姑姑正色道:“關(guān)于治理河道,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關(guān)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此事決不可馬虎,因為稍有不慎,將會貽害無窮!”
郭淡點點頭道:“這也是我要奪回河道治理的一個關(guān)鍵原因。”
黃河與長江,以及京杭大運河幾乎就是中原王朝的命脈所在,這若稍有疏忽,那后果是不堪設(shè)想的,對于商業(yè)亦是如此。
想要致富,首先就要修路,這其實真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違反這個定律的。
徐姑姑又問道:“但是你會治理嗎?”
郭淡搖搖頭。
徐姑姑道:“若想要治理好河道,是需要許多許多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絕不是那些手藝精湛的工匠,你在民間是找不到這方面的天才,唯有請朝中的一些官員去主持河務(wù)。”
郭淡問道:“不知徐姑姑想要推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