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唐仙 > 第六十九回 刀中禮,德厚流光;畫外云,路轉峰回
第六十九回 刀中禮,德厚流光;畫外云,路轉峰回
氣氛陡然凝固。
楊起面露尷尬、不解,看向自家老師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埋怨。
這些話,在來之前,孔正舉根本沒有和楊起通過氣,只說是因為李易詢問學宮之事,陪同過去。
若是來前就說,以楊起的性子,那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領著過來的,白白造成眼下這等局面,以至于自己進退維谷。
偏生因師道當前,他縱然心有不快,卻不能發作,只是想起這些天自己不停寫信、問候,好不容易交情近了幾分,卻可能因為眼前之事功虧一簣,難免沮喪。
嘿!
突然,李易忽然笑了:孔先生口口聲聲為我好,說我若不同意,轉頭就走,但言語中卻有諸多威脅,有些言不由衷。況且,你空口白牙的用個似是而非的許諾,就要賺走我的藏品那可是我真金白銀買來的,便有問題,也該是辦案的人來問詢,哪都輪不到你來問吧
忠言逆耳,難免不好聽,但卻是實話。孔正舉搖搖頭,還是一副諄諄教導的模樣,你可知這書圣真跡為何世所罕見甚至大部分都已失傳這余下的幾幅字帖,如今又都在誰人手上其中緣由,還要追溯到……
打住!李易直接叫停,我無意探究根源,也不想聽長篇大論,閣下也無必要搞什么借物喻人,說些道理,我這準備了晚飯,你不愿意吃,大可以走。我是粗人,聽不得忠言,怕再聽下去,一個控制不住,動起手來,拳腳招呼,有辱斯文。
孔正舉聲音一頓,剩下的話都憋在嘴里,表情有些古怪。
倒是他那弟子華敏兒臉露訝色,看著李易。
楊起卻嘆了口氣,神色蕭索。
孔正舉深吸一口氣,聲音低沉了許多:李君,你想入學宮,還要以武力威脅孔某你莫非不知,洛陽想入學宮之人,需經奉思茶、六問禮一關,得五老首肯,方可入宮
大概聽過。李易明白過來,你是五老之一
不錯。孔正舉抬手撫須,義正言辭,吾輩讀書為學為本,但做人正身為根,我學宮亦以此為準則,想入學宮,學問尚在其次,人品卻在首位!若李郎君事事皆想以力壓迫,如此品德,學宮怕非你之良宿。
李易卻道:人都說為學靜心、有教無類,孔先生身為五老,心胸只有這么一點么那我倒是有些好奇,你這五老是如何當上的。
他雖有入學宮之心,卻不打算為此忍氣吞聲,按那位真人的路數,本就是要走后門疏通,真要是不行,大不了換一家。
孔正舉勉強維持著表面風度,沉聲道:李郎君不信我的話,那也罷。只不知,你是否聽過德不配位之說世上珍品,從來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書圣真跡寄托多少民望、牽扯多少傳說,太宗皇帝都求之難得,是尋常人能持有的今日,便讓你見見德行之重,權當敲打,省得你日后行差踏錯,走上歧路。
他雙手一甩,長袖飄蕩間,掌中出現一把巴掌大小的玉刀。
刀光一閃!
正當李易以為接下來要踏入自己熟悉領域的時候,卻見孔正舉竟將玉刀劃過手掌,鮮血沾染刀身。
李易眼底閃過金光,瞧見對面老者體內,源于血脈的蓬勃之力自傷口中涌出,匯入玉刀,當即警惕、戒備,但嘴上卻還道:孔先生,你這急了,就劃自己一道
孔正舉不理,將玉刀朝上一拋!
德厚流光!
頓時,玉刀懸其頭頂,刀上血跡泛光,照耀四方!
李易當即感到全身一沉!
此為禮刀,乃昆侖玉所制,與儀劍一樣,乃是至圣老祖的隨身之物,藏其文思之韻,能引血脈之力!吾輩之血正是傳自至圣,沉淀千年道德文章,德行深厚可化天光!甚至被記錄在谷梁傳中,為傳世成語!德行之光,祥瑞之意,但有靈性,皆親近之……孔正舉的聲音里帶著一股自傲。
仿佛是為了印證其言,便聽兩聲震顫,真有兩物自李易書房中飛出,正是盛放著書圣帖的石盒,以及一團黑云!
哦李易眉頭一皺,真能被引出
孔正舉淡然道:與你好言相談,你卻不知珍惜,便只能給你點教訓了,這就是先禮后兵,你也不驚恐,我拿了東西便走,事后還是會為你疏通,但能不能通過考驗,卻要看你自己。
不愧是讀書人,把個明搶說的冠冕堂皇!李易咧嘴一笑,露出白森森的牙齒,不再多言,腳下一蹬,人如離弦之箭,徑直沖向那老頭!
楊起見狀,遲疑片刻。
休傷我師!
關鍵時刻,華敏兒挺身而出,周身氣血沸騰,在身前交織,眼看就要勾勒出一只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