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韓佑
第113章韓佑
吳景攻占廣德后,大量流民拖家帶口,逃往永安方向,再經由永安,涌入吳郡和會稽。
永安縣治位于烏程西南四十里,夏時為古防風國,周初隸吳,春秋屬越,越亡后歸楚,楚滅后復歸秦、漢。
因為位于三郡交接之地,前漢景帝時,永安屬會稽郡,六十五年前,順帝以錢塘江為界重新劃分吳郡、會稽,永安便被劃入了吳郡轄地。
永安西部為天目山余脈,以東為苕溪,縣境剛好處于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地帶。
如果說烏程是以紡織和釀酒聞名江東,永安揚名天下的,就是它的瓷器了。
永安可謂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瓷器燒制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商朝,從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大量燒制碗、盤、罐、盂、缽、鼎、卣、簋等原始青瓷。
到了如今,已然形成其獨特的風格,器型更加豐富,釉色也更加多樣,是江東重要的青瓷產地。
嚴毅在對運城的紡織業做發展規劃時,就曾覬覦過永安的青瓷,若是能夠攻占永安,將永安的青瓷和烏程、運城的絹帛源源不斷地賣往南洋、身毒、倭奴等地,那就絕非一時的暴富了,而是一場持續性的財富盛宴。
因此,他一直在關注永安,近一個月以來,察事府派往永安的細作也不斷增多,其中有戰事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由于嚴毅的特殊身份和在族內的影響與日俱增,再加上徐瑛的有意安排和嚴白虎的默許,察事府已經不再是只聽命于嚴白虎一人的機構,其中以殷離為首的一批人,已經逐漸分立出來,成為嚴毅麾下的鷹犬。
永安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是嚴毅感興趣的,細作每天都會做搜集整理,第一時間傳遞給他。
此時,位于永安縣城北側的官寺后院,永安令韓佑正坐在一間堂屋內,神色鄭重地翻看一卷簡牘。
韓佑今年三十五歲,其貌不揚,身高只有七尺,身形矮而削瘦,或許是長期處于高壓之下的緣故,他的相貌比實際年齡看上去要蒼老不少,眼神中充滿了疲憊。
簡內寫的是嚴毅攻克仁城之事。
韓佑近日在仁城附近安插了不少細作,再加上嚴毅有意對永安施加更多壓力和影響,對這些細作的存在采取了默許的態度,因此仁城陷落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永安。
騎快馬從仁城趕往永安,也就是大半個時辰的事情。
韓佑將簡牘看了一遍又一遍,嘴角微微上揚,語氣中帶著一絲快意:“朱治居然會在仁城之爭中敗給嚴毅,嘿,真想親眼看看他此刻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