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要裝的有格調
第391章要裝的有格調
97年7月初,泰銖金融體系崩潰,大量資本攜款外逃。
這場風暴很快席卷東南亞地區,棒子和印泥幾個國家,遭遇了嚴重的金融沖擊。
前因后果無需贅述,總之就是亞洲國家貨幣貶值明顯,出口貿易大幅下跌。
很神奇的,除了東大之外,印度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也近乎“完好無損”。
分析原因大致可以歸為兩方面:一,外匯管制;二,對外貿易有限。
別看盧比在國際貨幣市場不受待見,但印度政府始終控制著匯率波動。
只要苗頭不對,就會下場干預,主打一個強勢。
當然最主要的是政府沒有開放金融市場,外資到這里別說攪風攪雨,能不能出去都是個問題。
印度賺錢印度,此乃世界名言,一視同仁。
像泰國那種股份被外資把持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從來只有印度宰外資,哪有被人宰的道理。
此時印度的經濟也大多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對外貿易依存度較低,出口額占gdp總值還不到10%。
這與嚴重依賴外資和出口的泰國、馬來等國,有本質區別。
說白了就是不夠開放,外資沒法深度參與印度國內的經濟。
不過影響終究還是有一點的,為了緩沖外部沖擊,避免外匯儲備耗盡,在印度政府的干預下盧比貶值了15%左右。
現在1美元能兌到45盧比,原材料的進口壓力增大。
部分出口型公司的業務遭遇困境,有的直接破產。
蘇爾電器也明顯感受到了這股寒流,這兩年海外貿易的份額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