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慘敗
在了解到其中的具體原因后,陸然決定不再繼續給趙百川添麻煩。盡管趙百川對機甲的發展持支持態度,但他畢竟是江城的負責人,在各方勢力相互交織、錯綜復雜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如此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陸然告別了軍事區,回到了自己的公司。一路上,他的腦海里不停地思考著如何打破當前的僵局。公司才剛剛起步,各大家族就已經開始出手干預,這讓陸然感到壓力倍增。如果他真的要制造幾十米高的巨型機甲,恐怕還會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阻礙和困難。
要想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就絕對不能將自己的生死命脈交予他人掌控。制造機甲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材料,二是技術。技術方面,陸然有足夠的信心,因為他自己就擁有這方面的專長,無需依賴他人。然而,材料這一塊卻讓他頗為擔憂。
在眾多的材料中,陸然對于那些用量較少且對整體影響不大的材料并沒有太多的擔憂。然而,真正讓他憂心忡忡的是超金屬材料。這種材料對于巨型機甲的制造來說,簡直就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江城中,能夠大規模買到超金屬材料的地方僅有五個。更糟糕的是,這五個地方無一例外都是家族產業,如果這些家族在關鍵時刻不賣,難道只能依靠手搓嗎?
【破曉之刃】全身的超金屬材料就重達一百噸,而陸然花費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勉強湊齊。如果要制造一臺重達幾千噸的機甲,那他豈不是要一直手搓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面對如此困境,陸然并沒有氣餒,反而迅速理清了思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群,打造機甲上游產業鏈!”這便是他想到的解決之道。
那么,究竟哪些人群是可以團結的呢?經過深思熟慮,陸然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普通民眾以及科學家,他們雖然沒有特殊的能力,但卻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金屬親合覺醒者,這類人對于金屬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能夠更好地處理和利用超金屬材料;三是其他非戰斗天賦覺醒者,他們雖然在戰斗方面可能稍顯遜色,但在其他領域卻有著獨特的優勢,可以為機甲的制造提供各種支持。
在陸然的思考中,他認為普通民眾和科學家是最容易被拉攏的群體。由于靈氣復蘇,科技產業鏈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導致普通人失去了進廠打工的機會,生活都比較困難,與此同時,人們熱衷于天賦異能,對于科學發展的關注度大幅降低,這也導致很多科學家,都被邊緣化了。
然而,這兩類人群卻與機甲的發展高度契合。陸然經過仔細估算發現,要制造一臺高達五十米的巨型機甲,直接需要投入的人力就超過兩千人。而且,這還僅僅是直接參與制造的人力,若再加上材料供應、場地建設以及后續的維護等工作,所提供的工作崗位數量將達到驚人的一萬個。
此外,那些原本從事科研工作的科學家們,也完全能夠融入到機甲的技術團隊當中。畢竟,機甲所涉及的技術領域非常廣泛,絕非僅僅局限于機械工程類。它還涵蓋了生物學、工業化學、神經學、物理學、電力學等眾多學科。如此豐富的學科領域,足以構建起一個龐大而專業的科研團隊。
其次,還需要團結金屬親和覺醒者。在機甲尚未問世之前,這些人一直被視為卑微的鐵匠,遭受著他覺醒者的輕視和鄙夷。他們唯一的價值似乎就在于打造武器以及合成超金屬。然而,正是由于他們獨特的天賦,使得他們成為了被壓榨得最為慘烈的群體。
然而,當機甲橫空出世后,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曾經備受欺凌的鐵匠們,有了機會搖身一變成為了能夠與變異獸正面對抗的機甲駕駛員。這種身份的巨大轉變,讓他們從被壓榨的對象瞬間躍升為備受矚目的英雄。如此懸殊的地位差距,無疑成為了他們踴躍加入機甲制造事業的強大動力。
至于其他那些非戰斗天賦的覺醒者,他們則是陸然需要爭取的最后一批人。在這個世界里,已經形成了一種以戰斗天賦覺醒者為核心、其他覺醒者為供養者的結構。那些沒有戰斗天賦的覺醒者,很大一部分都過著不盡如人意的生活。因此,他們也是我們可以努力爭取的對象。
總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老一輩經過長期實踐和總結得出的寶貴經驗,也是陸然當前計劃的核心要點和關鍵所在。
但在涉及到機甲上游產業鏈這樣復雜而龐大的領域時,陸然卻一籌莫展。
機甲上游產業鏈涵蓋了眾多方面,包括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技術研發等等,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包含著大量的細節和復雜的關系。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不僅需要對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還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來支持各項工作的開展。
然而,目前陸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