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23 接印
喬治·布倫克是劍橋大學的學生,也是古建筑大師羅賓·韋斯登的弟子。他天資聰穎,也很勤奮肯干,很得老師喜歡。
這次韋斯登前來華夏參加文化交流會,順便也把他帶來了。
他不認識蘇進,從未聽過他的名字。
蘇進進場的時候非常轟動,演講大廳里大半的華夏人都站了起來,喬治心想是什么大人物過來了,好奇地跟著看向門口。
結果這一看他就有點驚訝——進來的竟然是兩個年輕人,而且眾人的尊敬,很明顯是針對另一個更年輕的人過去的!
他暗暗在心里估量了一下,就算他德高望重的老師在劍橋大學的會議上,也未見得……不,是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待遇……
這個名叫蘇進的年輕人做了什么,竟然能有這樣的威望?
喬治很好奇,偷偷地關注著蘇進那邊。
他進來之后,跟幾波人馬打過招呼,就找了地方坐了下來。
然后,討論繼續進行,大部分人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這幾天一直持續著的討論上。
文物局給這些英國人安排了實時翻譯,同步口譯臺上的話。
他老師韋斯登聽得非常專注,表情也很嚴肅。喬治分了一陣子心之后,漸漸也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正事上。
韋斯登是古建筑大師,在古建筑保存以及修復上有著卓越的貢獻。
像他這樣的大師,實踐工作做得卓有成就,自然而然就會去考慮更深入的、理論方面的事情。
而歐洲建筑雖然相對東方建筑要更牢固耐用一點,但實際修復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大型的建筑,以及小型的文物,什么時候該怎么修,一個基礎標準是什么樣的,這不僅僅是東方修復師需要面對的難題。
韋斯登老師前一天用感慨的語氣對他的學生說過,華夏這次交流會提出的這個議題非常好,很值得深入討論。
這樣一場七天的會議,多半得不出什么真正的結論。但即使如此,能夠有所啟發,得到一些靈感,也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