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61 敲門磚
坐在四人對面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他戴著黑框眼鏡,骨架非常大,所以看上去骨節突出,非常削瘦。
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手邊放著一杯茶,可他卻碰也沒碰。他目光灼灼地盯著面前論文封面上的名字,重重地敲了一敲,問道:“當然有問題!這兩個名字,主任你們不記得了嗎?”
李副主任皺眉道:“什么名字?這不就是京師大學的兩個學生嗎?不過兩個初涉文物修復的新手而已……”
他說到一半,就被大主任打斷了。大主任姓岑,他瞇著眼睛盯著前面那個名字,思索道:“好像是有點熟悉……”
《考古》編輯部內部關系不錯,大主任雖然這樣說了,但李副主任還是很直接地說:“熟悉又怎么樣,兩個大學生,屈暉,值當你大周末地把我們都叫過來嗎?還麻煩了兩位大師!”
兩位六段坐在一邊,聽見李副主任的話,笑了一笑,連聲說不要緊,工作為重。
六段修復師在編輯部里還是比較珍貴的,他們擔任的主要是顧問的職務,平時不需要坐班,有事情的時候,再臨時叫他們過來。
但事實上,需要驚動他們的時候并不算太多。
屈暉也跟著向兩位六段致歉:“大周末請你們過來,實在太麻煩了。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很重要。”他從旁邊拿過一本期刊,滿含期盼地遞到幾個人面前:“你們看這個!”
“嗯?”李副主任一看,立刻發出了奇怪的聲音。
這本期刊的封面他再熟悉不過了,黑色的底色,上面有一口青金色的銅鼎,在光線下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光澤。黑色中,隱隱約約有一些略淺的符號,正是鼎上的古老金文。
這個設計是他們討論了很多次最后才定下來的,正是上一期《考古》期刊的封面!
李副主任皺眉道:“你……”
話還沒說出口,屈暉已經把它翻開,翻到了最前面那篇文章上。
這篇文章大家也很熟悉,它由屈暉親筆撰寫,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文安組的兄弟部門提供的。這篇論文被視為考古期刊的轉型之作,發出去之后,在業內引起了很熱烈的反響。
這樣一篇文章,當然是在場的幾個人全部過目過的。
屈暉攤開到某一頁,手指重重在紙上戳了一下:“你們看這里!”
幾個人同時低頭,李副主任馬上想起來,那篇論文的作者名是從哪里看到的了——正是這篇論文的事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