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75 銀銹
很快,賀家就把這塊懷表拆得干干凈凈,除了表殼和表盤,幾乎不剩什么比較大件的部件了。
然后,他用鑷子把零件地放進玻璃皿里,浸泡在了里面的溶液中。
裘四段注意到,賀家不是隨意歸放這些零件的,似乎從一開始就胸有成竹地分好了類。
這時候,張萬生來了一點興趣。他站直身體往那邊看,低聲問蘇進:“這也是你弄的化學試劑?”
蘇進點頭:“是我調配出來的除銹劑,主要就是針對硫化銀的。”
“硫化銀?你是說銀銹斑?”
“哦?你們是這么叫的嗎?”
“你倒是說說看,這個硫化銀是什么東西?”
蘇進非常熟練地介紹道:“銀器是古代常見的貴金屬,硬度高于金,延展性僅次于金,反光能力強,所以經常成為各種裝飾品的材料。銀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但在潮濕并且有硫、氯、氧等污染物的環境中,容易發生腐蝕劣化,也就是銀銹了。”
換了兩個月前,蘇進這段話一定會說得張萬生一頭霧水,但好歹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學化學,還跟著程文旭惡補基礎,總算能聽懂個大概了。
蘇進繼續道:“銀銹通常分成三種:硫化銀、氯化銀、氧化銀。它們來自于不同的情況。硫通常來自大氣,氯來自土壤,氧來自強光中的紫外線。這個懷表長期處于潮濕含硫的空氣中,表面銀質硫化發黑,變成了這樣。所以要清洗還原,主要就是要去除這些硫化銀。”
張萬生若有所思地點頭。這三種銀銹,傳統修復界也是總結出來了的,每種都有不同的稱呼。譬如硫化銀叫銀銹斑,氯化銀叫角銀……張萬生把蘇進的講解跟自己所學的內容一對照,馬上就明白過來了。
但是,共通之處歸共通之處,張萬生學了這么一個月,也隱約明白了蘇進這種“化學方法”的優勢。
傳統方法里,這些東西都是獨立的。銀銹斑就是銀銹斑,角銀就是角銀。頂多能說出它們都跟銀有關系,會在什么情況下誕生。但是更內在的聯系,前因后果,就根本不會去關心了。
而只有體會到了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理清了整個系統,才能明白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發展的,才能應對更多的、更復雜的情況。
張萬生一時間想到了很多,旁邊的裘四段更聽呆了。
他表情古怪地打量了一下蘇進,再次看向賀家的方向。
浸泡了一陣之后,賀家開始清洗了。他一手拿鑷子,一手拿起了一個極小的刷子,開始刷除零件上的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