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老朱要搞惠民藥局了
剛一回到縣衙,楊大知縣就一頭扎進了書房里,想著用紙筆將剛剛想到的那些個菜名都記下來。
只是寫著寫著,楊大知縣又慢慢停了下來。
民間有句老話說,要想雞肉香,白芷加良姜。
后世臨沂炒雞之所以好吃的秘訣,其實就在白芷和良姜上面。
問題在于寧陽縣里并沒有多少白芷和良姜,除了之前劉洪昌和耿老爺他們在山洞里存了一些,后來全部落到楊大知縣手里以外,寧陽縣就再沒有其他的白芷和良姜的來源。
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香料也都差不多,因為大明并沒有專門的香料鋪子,想要買到諸如香味,桂皮,百里香,許多亂七八糟的香料,唯一的去處就是藥鋪。
甚至就連花椒茴香和八角之類的香料也只能在藥鋪里買到。
偏偏寧陽縣又沒有藥鋪,甚至連個醫生都沒有!
百姓得病了怎么辦?
扛唄,硬扛,扛過去就活,扛不過去就死,窮苦百姓的命從來都不值錢。
楊大知縣越想越是煩躁,干脆把寫了幾道菜名的紙給扔到一邊,隨后又翻出了寫奏本專用的紙張,開始給老朱寫奏本。
“兗州府寧陽縣知縣楊、謹奏為請撥醫者與藥村。其因……謹奏?!?br/>
一如既往,楊大知縣先是用了一百多個字來證明寧陽縣百姓對朱重八朱皇帝的敬仰和愛戴,證明朱重八朱皇帝在寧陽縣百姓的心目是如何的“鳥生魚湯”,接著又用幾十個字來論證寧陽縣有可能因為缺醫少藥而帶來的隱患,最后用一百多個字論述“你朱皇帝不往寧陽縣派個醫生就不配被寧陽縣的百姓稱之為鳥生魚湯”。
每一行字里都充滿了對醫生和藥村的渴求,每個字的縫隙里都歪歪斜斜的寫著“調撥醫生和藥品”這七個字。
然后,楊大知縣又本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又分別給兗州知府吳祖德以及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寫了封信。
等把奏本和書信全都寫完,晾干了墨跡封裝好,楊大知縣又微微搖頭嘆息一聲。
可惜了,因為某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登忽然抽瘋,寧陽縣莫名其妙的就被劃歸了中書省直轄,已經不再歸山東行中書省和兗州府管理,要不然的話自己就能直接給山東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汪廣洋還有兗州知府吳祖德寫公文,直接要求他們幫著想辦法,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兒,還得舍著臉去求老吳和王瓊。
靠人情求來的醫生,哪兒有靠公文使喚上司調過來的醫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