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滿天飛天與吳敬中的初步思考
將《犬夜叉》中的滿天、飛天與《潛伏》中的吳敬中進行對比,確實能挖掘出關于“權力結構中的棋子覺醒”的深刻命題。雖然兩部作品類型迥異,但角色在體制內的掙扎與選擇形成了耐人尋味的互文關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分析:
1.認知覺醒的相似與分野
-滿天&飛天:
至死未能識破奈落的謊言,飛天甚至在臨死前仍幻想自己被重用。他們的悲劇在于將壓迫者(奈落)的價值內化為自己的目標,用對犬夜叉的欺凌掩飾自身的可替代性。
-吳敬中:
他清醒認識到軍統/國民黨體系的腐朽,也看透了自己是“派系斗爭的耗材”,但選擇用腐敗作為消極反抗——這種“覺醒后的墮落”比純粹的愚忠更顯悲哀。
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試圖在注定失敗的游戲中尋找個人利益最大化,區別僅在于一個仍相信游戲規則,一個選擇破壞規則。
3.妖怪世界與諜戰劇的權力法則
-奈落的統治術:
通過制造“晉升幻覺”(如給飛天妖力增強)讓下屬互相傾軋,這與軍統內部“戴笠-毛人鳳”派系斗爭的邏輯如出一轍。
-吳敬中的破解術:
他看透體制后,將官職明碼標價(如販賣情報、收受賄賂),本質上是用資本主義邏輯解構政治忠誠——但這反而讓他淪為更純粹的權力寄生蟲。
4.悲劇的層級遞進
-第一層悲劇(滿天):
意識不到自己是棋子(“領導重用我因為我有價值”)
-第二層悲劇(飛天):
隱約察覺真相,但用更極端的服從自我欺騙(“只要再立功就能翻身”)
-第三層悲?。▍蔷粗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