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所以雁帥什么時候來長安,入主皇宮??!
關于如何封賞安西軍的朝議,正在十分艱難地推進。
雖然艱難,但也不能不推,畢竟人已經在京城等著了。而且等著的不只是安西軍的人,還有吐蕃使團。
不過這種艱難也不是沒有好處。
至少朝中對安西軍的態度,就不像是民間那樣熱切。
畢竟百姓只需要為故土回歸、國家強大而高興,而當權者們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最先定下來的是京職,因為這個是有慣例的,節度使初授,都是加左右散騎常侍——不過通常來說,因為以左為尊,所以分左右的官,一般都是優先授左職。
然后是散官。
大唐的主流是低職高配,散官基本都比職事官低,比如白居易那句著名的“江州司馬青衫濕”,作為從五品的上州司馬,卻身著青衫,就是因為他當時的散官還是從九品的將仕郎。
所以如果有必要的時候,皇帝也會給一些需要裝點門面、但是散官比職事官低很多的官員“賜服”,或者如果職事官達到一定品級,也可以“借服”。
還是白居易,他后來量移忠州刺史,就可以“借緋”,等到被召還回京,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又繼續穿回青衫,因為他仍然還是將仕郎。
——中晚唐時期,散官與待遇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弱,低職高配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宰相都是正六品的朝議郎。甚至出現過官拜宰相,而散官還是將仕郎的極端情況。
不過雁來的情況比較特殊,一入仕就是從二品大都護,散官不能太低,卻也不可抬高。
所以商量半天,最后干脆決定不授散官,反正她也不需要朝廷給發俸祿,大都護又是從二品官,可以衣紫,皇帝再賜金魚袋就可以了。
因為左右散騎常侍本來就是諫官,有規諫和顧問之責,所以憲官也可以不授。
加官方面,最后決定加觀察使和押蕃使。
最后,不是那么讓人意外的,推進的流程卡在了爵位上。
如果她的身份沒那么復雜,就算是女子,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禮部的官員們也不是不能閉著眼睛讓她受封國公、郡王。畢竟連安史之亂的降將都能受封,沒道理恢復安西的功臣不能受封。
可她偏偏是公主之女,這就涉及到了國禮、家禮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