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柳丹慧陪夏正華回老家
夏正華對吳美琳表達了不盡的感謝。
吳美琳道:“夏書記,當了書記就是不一樣了,跟我都可以這么客氣了。”
這話把夏正華懟的口不能言,柳丹慧在旁邊忍不住想笑。
萬歲村離荷葉鄉政府大概三里地,有一條機耕道,走走小四輪貨車或者拖拉機沒問題,小車就走不了。
司機把夏正華和柳丹慧送到荷葉鄉鄉政府所在地,就告辭返程。夏正華對他說了幾句感謝的話,硬是塞了兩包煙。
荷葉鄉所在地有一家省級軍工企業,叫南江鍛造廠,主要生產槍械模具和車軸。廠里有職工家屬近萬人,自成體系,擁有自己的幼兒園、子弟學校、車隊,滬昆線在此設了一座火車站,主要供該廠運輸原料和產品。車站每天有兩趟客運列車停靠,大大方便了鍛造廠和荷葉鄉百姓的出行。
荷葉街上還是很熱鬧的。臨街門面設有國營百貨商店,糧站,供銷店,飯店,理發店,錄像廳,修理店,服裝店,各種門類還是齊全,售賣著各種百貨日用品,還有一處小小的菜市場。
一個三千多正式職工的國營廠,足以帶活整個街道和周邊村落,促進荷葉鄉經濟發展。
也正是因為這樣,只有圍繞鍛造廠服務的第三產業,荷葉鄉的鄉鎮企業并沒有很好的發展,就只有一家七十年代建起來的紅碎茶廠。
荷葉鄉主街道就是沿著縣道兩邊撿起來的,鍛造廠的家屬區坐落在縣道的東邊,大多是兩三層的紅磚房,屋頂蓋著紅色的平瓦,也有一層的房子。里面都有自來水、電視。這是夏正華小時候相當羨慕的家居環境。
夏正華帶著柳丹慧沿著主街道逛了個通透,買了一些水果等物品,準備帶給父母。逛完主街道,兩人又圍著家屬區的小道游覽了一圈,這個小鎮的風土人情讓柳丹慧有點流連忘返的味道。
夏正華特意帶柳丹慧去了幼兒園,在里面坐了蹺蹺板,蕩秋千,搖床,體味了一把童年的樂趣。出來后,又去參觀了一座小招待所,這處招待所原來是供越方過來學習鍛造技術的人居住的。
柳丹慧看了后,感嘆道:“我們到頭來養了一群白眼狼。”
見柳丹慧玩興不盡,又帶他去參觀了位于兩座山梁間的一座車間。因為不允許外人進入,夏正華小時候喜歡同村里的小伙伴爬圍墻進去溜達,總是被保衛人員抓著趕出來。
現在,兩人當然不好再去翻圍墻,夏正華于是帶著柳丹慧爬上一側山頭,靜靜了觀望了一陣。夏正華向柳丹慧介紹了車間生產的產品名字,以及用途。
眼看太陽要下山,山上也有寒風刮起,父母也不知道自己今天回來,還是得趕緊回去,不然飯都沒得吃了。
兩人下得山來,沿著鐵路往萬歲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