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修路大計
第二天早上,夏正華將昨晚中學學生宿舍倒坍的事,向牛書記和邵鄉長分別做了匯報。兩人初聽都被嚇住了,聽說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各自都拍了拍心口。慶幸呀!
知道鄉里沒錢,夏正華也沒提修繕中學的事,蔡校長會來說的。
夏正華帶著綜治辦主任葉正奇、計育辦主任羅仙花,及計育辦兩名干事蘇素麗和萬國強,騎著單車把漆樹鄉十六個行政村轉了一圈,一個星期下來,總算把漆樹鄉各個村的門戶認全了,也通過喝酒交談,認識了各個村的主要干部,更是得到了幾個村支書的認同。雖然沒有全部記下名字,但至少了在腦殼里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對全鄉的治安狀況和計育工作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治安方面呢,因為鄉風純樸,村民平時還是很友好。糾紛主要產生在逢年過節,基本是宗族糾紛,一類是因為祖宗墳地的歷史遺留糾紛,占大部分。另一類發生比較多的糾紛,就是春節舞龍舞獅,各姓氏宗族碰上后彼此不服輸的比較,最后演變成群毆械斗。
計育工作開展得很艱難,管理的手段也簡單粗糙,搞得怨聲載道,基層干部也里外不是人。大多數村民不富裕,經濟落后,都還抱著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無后為大不孝的思想,許多家庭就造成了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局面。人,確實是社會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生產力,但夏正華覺得不是越多越好,每家二至三個小孩最好,重點是抓好小孩子的教育。不讀書,種田都會沒技術,原始的耕作方式,不可能提高產量,也不可能提高質量。
但計育工作關系現階段的國計民生,是基本國策,具有一票否決權。對于沒有結婚的夏正華來說,計育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只能慢慢摸索著來。
這天下午回到鄉里,財稅所所長夏光宗來告訴夏正華,說縣財政撥了八萬元到鄉里,是帶帽下來的修路專款,書記和鄉長都要自己來找夏副鄉長處理。
夏正華聽到縣里的款下來了,真是高興,偷偷在心里握了一下拳頭。
牛書記召集鄉黨委、政府兩套班子召開了專題會議,會議明確成立獨山公路建設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牛成斌書記任指揮長,負責全面協調,邵正敏人常務副指揮長。牛書記和邵鄉長都不負責具體事情,考慮到后續資金的籌集,決定由夏正華任副指揮長,并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公路建設具體事宜及建設開支,直接向指揮長負責。葉正奇、肖喜萍、胡勝生為辦公室成員,協助夏正華工作。資金由財政所統管,經夏正華、邵正敏簽審后支付,大事匯報到牛成斌。
會議上牛書記和邵鄉長都同意由自己支配修路的這筆錢,內心還是感激的。只要主要領導不為難,自己還是要干出一點事來。
夏正華是一個行動派。他立即把葉正奇、肖喜萍、胡勝生叫過來,幾人說了一陣,就出發上山。他必須把這個資金到位一部分的好消息和鄉里的安排趁早告訴獨山村和林場,讓他們知道,生活有盼頭。
趕到獨山村,已是晚上九點。他們先找到村支書肖敏貴,要他通知村支兩委的人員連夜開會商討正式修路的事。
獨山村村支兩委的人趕到村委,聽到到了八萬元資金的消息,可都激動得不行。年年喊修路,年年沒修路,夏副鄉長一來,就要解決了,聽說后續地區還有二十萬專款下來。大家心里念叨,夏副鄉長真是獨山村的活菩薩。
夏正華在獨山村的威望,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
夏正華看了看眾人興奮的臉,內心也是激動的。
“同志們,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有錢了,鄉里也召開了專門會議成立了獨山公路建設指揮部,真正要修上山的路了。這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大事,希望大家卯足干勁,把路修好。”
大家紛紛表態:“我們都聽夏副鄉長的。”
“好!既然這樣,大家商議商議,接下來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