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掩蓋”經濟危機
但我想大家此時此刻應該深呼吸,回想我們新科集團一路走來的風霜雨雪,不去大膽創新,不去走那些未曾走過的產業道路,我們能夠在短短十二幾年的時間里,從一家只能做CTR大部頭電視機的小工廠,成長為如今的新科集團嗎?
當初我們需要望其項背的常虹集團,現在為了得到我們的視頻處理技術和生態互聯技術以及晶東方優質面前的購買權利,每年都會給我們上繳超過30億元,而他們一年的營業收入也才一千多億。
還有夏汽、一汽、北汽、大眾這些汽車廠商,現在為了【司南】智駕系統以及其他配套設備技術,每年給我們上繳的授權費用、購買費用,何止百億規模?
我還在昌西市的這段時間,英偉達CEO黃任詢和英特爾CEO都想盡辦法在和我溝通,想要得到我們新科半導體的業務訂單合作名額。
這些成就,是咱們打拼出來的,是一次次冒險之后得到的成果獎勵!
而且現在咱們新科集團在本土已經有5個大型集團小區建設成功,6個正在建設當中的集團小區,超過30萬員工不再需要租房、住集體宿舍……
各位作為不同業務的主管負責人,每年的分紅收益也都在千萬起步,大項目收益甚至能夠得到上億分紅。
你們告訴我,現在我們應該停下腳步,聽著那些媒體記者對我們歌功頌德,每天沉迷享受,還是繼續向前邁步?”
趙朝陽坐在周瑜身旁,雖然已經不是中年人最有精力的年紀,但腰桿筆挺,眼神沒有絲毫怠意。
早已經“被淘汰”現在只有一些官方訂單和老客戶訂單的CRT生產線負責人王營,他想著自己每年能夠拿到了幾萬塊錢項目分紅和集團每年不曾減少的產業維護資金,心里面清楚集團之所以能夠一直不關停產線,不全部解散這些“被淘汰”的工人,就是因為集團其他項目能夠賺大錢,并且集團一直在想辦法找更多大項目經營,所以他本人其實是雙手贊成集團向航天產業轉移資源的。
至于智能窗簾項目的負責人董斌、新科音響項目的負責人趙工民、游戲開發團隊主管王馬志、掃地機器人項目負責人吳韜過……這些跟隨周瑜一同成長起來的骨干管理層,更是在周瑜話音落下之后,就表示:“我們堅決支持集團的決定!”
“航天產業是我們人類工業文明的未來,我們愿意……”
甚至就連新科集團餐飲食堂部門的現任負責人李福全,都在發言的時候表示:“我們內部已經在培養專門研究航天員營養餐的營養師團隊、太空食品研發團隊,并且與設備研發部門合作研發太空食品制造設備……”
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曾興,以及副主管高鼎,也簡單介紹了現在集團對航天產業相關人才的招聘資源傾斜。
從生產端到銷售端,不論是哪個產業領域的管理層,都對周瑜提出的未來重點經營方向,沒有任何不滿和反對。
這就是周瑜對新科集團的控制力。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周瑜承諾了,不會讓新科航天部門的發展需求過度影響其他項目部門的原有項目發展方向和技術攻關速度。
等到這些管理層都表態完畢之后,周瑜熟練的畫起了大餅。
“咱們都知道,航天產業對高精度、耐極端環境材料的需求,也會推動新型復合材料、輕量化合金等技術突破,而這些技術則是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及消費電子領域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