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劉光天的旅游
許大茂是一個不喜歡惹麻煩的人,自從妻子和孩子走了香江之后,他讓下屬把婁家珍貴東西全部打包裝空間,許大茂親自去走了一趟之后,所有秘密存放的地方都被清掃干凈,剩下的就是不動產了。
把房契和各種工廠合同都收好,等過完年把這些東西通過空間全送還給自家媳婦去,讓她去處理,也省的別人惦記,看等到以后改革開放后,有沒有可能和機會再拿回來不動產的一部分。
許大茂一段閑散淡然的生活過完,為了不介入風雨,他和出版社領導進行了溝通,放棄了他在家的資料翻譯和寫書的工作。
踏踏實實在出版社做起了排版工人,早上也就要早起去上班,中午在出版社食堂吃飯,下午的時候和其他工人一樣下班。
對于別人來說需要特別細致的排版,多次的勘驗的工作。對于許大茂來說一個念頭就可以掃描自己的排版,查看其中的文章和內容是否正確,絕對不會出現文字的排列不正確,或者說字的意思表達不準確的情況。如果沒人注意,他甚至于一個念頭就可以做完所有工作。所以這份工作也就變成了他打卡休閑的地方。
報紙上的火熱狀態,讓所有人去重新審視自己,去探究別人,在那個時候怎么樣去證明自己是的一個立場堅定的無產……,怎么樣證明自己的反封建反迷信的立場,成為了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所有人都在無所不用其極的表現自己的立場,這些其中以學生為最主要的群體。
許大茂家大院里就有很多的學生,在工作組撤離后,學校里當時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
學校的學生兵,早已經成立了,大都是干部子弟,他們穿著舊軍裝,戴著紅袖章,扎著武裝帶,背著軍用挎包,騎著自行車,威風凜凜。記得最響亮的話是:“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每個人都豪情萬丈。
學生的隊伍不好進,也是分不同的群體,最高級的是革命干部學生和革命軍人學生,下來就是像原著中傻柱常說的赤貧八輩的隊伍,至于到底是不是八輩子貧農,不招惹到人的話,也沒人太多的人去深究這個東西。
學校里有老學生兵、思想學生兵(這是稍微后面一點出現的)、紅旗學生兵等等的學生組織,班上也分成很多小團伙,雖然還沒有大打出手,卻也是彼此不說話,不往來。
這些班上的小團伙的隊伍名字多數取自于那時候流行的現代詩中,比如說
《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這些這中再摘取一句,就是那時候各班小團體的戰斗隊隊名,你必須把這些背的滾瓜爛熟,不管你去不去參加外出的大型活動,該貼標語你不能少。
院子里很多人是工人家庭的孩子,因為出身是工人的關系,很多人是沒有這個待遇。有革命干部,有革命軍人,但是沒聽說是有革命工人的,那時候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參加都是一種榮耀,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人云亦云的居多。
最后學校一批沒有被學生兵接納的,出身又馬馬虎虎過得去的人成立了一個組織,叫(…思想…),簡稱是“思想兵”,院子里的劉光天參加的就是這個組織,但是也是跟著混的。這個思想兵級別上比前一個低一點,但是又高過后來的一個組織叫“紅旗”的,這是學生兵的外圍組織。
這也是劉光天當時和父親頂牛的底氣,劉光齊覺得自己在家里被劉海中同志欺負慘了,進了這個組織第一時間就要先整他爹,結果他第一下就踢到了鐵板,當時工廠里有護衛隊(雙方會產生對峙,有時候會相互打起來。),很多胡搞的都搞不過工廠。劉光天想去抓他老爹去批斗的想法沒有達成,被工廠護衛隊給攔了下來。
劉海忠同志作為廠里的大師傅,這點面子還是有的,尤其是沒有什么大的偏頗的情況下,寫幾份檢討就行,絕對沒有到批斗的地步。但他兒子搞的這一出,也把劉海中同志嚇了一大跳,也是后來劉海中同志一定要加入革委會的原因所在。
劉光天的學生兵生涯不白當,沒有批斗成老爹的劉光天和同班同校的學生就開始串聯,開始了奔赴祖國各地,前面開始坐火車去別的地方還需要開介紹信,但是很快就不需要了,大家都可以免票去全國各地。后來聽劉光天說他們一路到了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