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改變策略,打壓徐氏
但誰都知道,相權削弱是既定事實,丞相權太大了,甚至能夠制衡皇權,如今中央集權的趨勢面前不會允許其存在的。
大將軍衛青也成功獲得了重用,被加封了征蠻大將軍,擁有了非常可怕的獨立權,劉徹其實是有削弱意向的,想要分走徐家的兵權。
當年的衛將軍徐工已經去世,幾經輾轉,巧的是新任衛將軍也是徐氏,中央的兵權幾乎都在徐氏手上。
所以邊軍就不能再給了,劉徹的確信任徐恭,但對徐氏還是有幾分猜忌的,他雖然知道徐家六俊只剩其二,滿門忠烈的事跡,但畢竟沒親手接觸過,真正有所感觸的僅僅是徐恭而已。
其實徐恭本人擔憂的也是這個,他知道陛下是有意打壓徐氏的,中央集權不允許出現一個集名望、軍權、政權和爵位為一身的超級世家出現。
俗話說盛極必衰,這是肯定的,徐氏現在入朝為官的不過四代人,但其中已經有三代人居三公的高位了,其中小輩徐南已經是衛將軍,三公也是板上釘釘的。
還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徐氏極其得文人擁戴,創辦“太學”,有教無類,不論門第就已經被人稱為再世圣人了,就連劉徹的口碑也連帶著變好,被無數文人吹捧。
劉徹是個好面子的人,對這個不排斥,但對同樣得民心的徐氏就有些隔應了。
丞相府中,夜已經深了,晚風吹拂著,徐恭點著油盞還在批改地方奏折。
很多時候劉徹對瑣事都是一股腦交給徐恭,所以很輕松。
“稟丞相,陛下有旨要傳。”侍者在門外求見。
“進來。”徐恭抬起頭,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雖然他有入朝不趨的特權。
侍者并沒有宣讀,而是放在了桌上,便退下。
他拿起圣旨看了看,總算是知道為什么侍者并沒有宣讀就連忙離開了。
原來陛下已經擬定好了第二次北伐的名單,依然是徐恭節制諸軍,大將軍衛青隨行領兵,繼續解決漠南漠北的匈奴王庭。
具體征戰規模沒有寫明,看樣子是打算先斬后奏。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這將領名單中除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徐楚外,沒有任何徐氏子,原本有希望靠此軍功成為三公的徐南則是被安排在遼東駐守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