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聲尖叫
在任期間他兢兢業(yè)業(yè),全心全意為了村子著想。就是卸任之后,也依然在為社會做貢獻(xiàn)。
老人大女兒早夭,兒子也犧牲了。但老兩口作為孤寡老人,卻并沒有心安理得的全靠國家養(yǎng)著。他們依然像村子里其他村民一樣下地勞作。
在妻子因病去世之后,七十多歲的蔣平安一直一個人生活。即使年紀(jì)已經(jīng)很大了,但他依然自己養(yǎng)活自己,甚至把大半的收入都捐給了市里的福利院。
對這個一心為公的老人,村里人都很敬重。雖然老人沒有親近的子女孫輩,但街坊鄰居平時都會關(guān)照,蔣紅兵平時也經(jīng)常去探望。
這次撤離,老人就是跟著鄰居家的車一起出來的。
因為鄰居家的車不大,能帶的東西不多,為了盡量少占一點空間,老人身上也就只帶了一個背包而已,打地鋪的褥子還是蔣紅兵從自己家車上拿過來的,也叮囑了村里的年輕人多照顧他一點兒。
卻沒想到,不過是兩天沒見,原本精神矍鑠的老人卻變成了如今的樣子。
其他村子的干部見了也都很不忍心。
雖然不是一個村子的,但附近幾個村子的人基本沒人不知道小河洼蔣平安家的事情。
有人和蔣紅兵一起留了下來,也有人還記得剛才聽到的各個殿里都有異常的情況,準(zhǔn)備再重新篩查一遍。
“平安叔,平安叔?”
蔣紅兵依然在不停地喊著,周圍還在的人想勸他離得遠(yuǎn)一些,免得出了什么意外被波及。
但還不等提醒,躺在地上的老人就先出了聲。
老人的整張臉都是紅的,眼神也已經(jīng)渙散了,說話雖然很慢,但依舊清晰,看著還有一點意識。
“紅兵,把我捆起來,捆起來……”
老人說話已經(jīng)很艱難了,卻依舊在重復(fù)著最后幾個字。
蔣紅兵知道老人的心思,無非是怕自己意志渙散了之后,會像別人嘴里說得那樣,突然攻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