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蔡邕歸來
好不容易黃巾之亂平定,原以為能安穩(wěn)些,卻隨后就和董俷來到了雒陽。
今后,可能會有些平靜的日子。讓他們一家老小團聚,享受一些快樂,也是正常。
董俷騎了馬,帶著沙摩柯和巨魔士,向鸞衛(wèi)營急馳而去。
******
日子過的很快,轉(zhuǎn)眼間又是一個月。
漁陽的張舉叛亂,在公孫瓚兇猛的打擊下,很快就塵埃落定,沒了動靜。
三輔之地的胡人之亂,在太尉張溫的指揮下,也是步步為營,逐漸的退回了河套。
但是在涼州,羌人之亂卻越演越烈。
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韓遂在積石山下,聚集里潰敗的人馬,達數(shù)萬之重。同時和北宮伯玉摒棄前嫌,再次聯(lián)手合作。以河谷為界,雙方展開了拉鋸式的戰(zhàn)斗,一時間形成了僵持的階段。
這并非是董卓無能,而是戰(zhàn)場上的情況,總是瞬息萬變。
自三輔之地退下來的邊章、李文侯部,和韓遂、北宮伯玉遙相呼應,成夾擊之勢。
董卓手中七萬涼州鐵騎,加上先零等歸化羌人,總兵力共十五萬。
可相比起反叛的羌人而言,依然有些不足。先零等歸化羌人,被邊章和李文侯死死纏住,無法騰出手來。董卓手中的七萬大軍,同時要面對韓遂和湟中羌人兩部,壓力非常大。而長安張溫的手中,有十萬大軍。卻偏偏不肯出兵,屯兵于三輔。
對外宣稱,三輔胡人之亂尚未平息。
但明白人卻能看出,張溫這是故意為之。
一方面叫囂三輔狼煙動蕩,一方面卻又送來的功勞簿。這里面的貓膩,令人尋味。
而在這功勞簿中,有一個名字引起了董俷的注意。
孫堅,孫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