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傳統活化,青春共創
整個茶館陷入短暫的沉默。
阿依夏皺眉思索,張婷眼神中多了幾分敬意,而林硯則若有所思地點頭。
他知道這不是妥協,也不是放棄傳統,而是一種新的可能性。
這時,林硯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桌面,喚回眾人的注意力。
“大家剛才說的都很好。”他的聲音有種沉穩的力量,“無論是守護傳統的初心,還是探索新路的勇氣,都是我們需要的。”
他說著,從背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攤開在桌面上——是文化局擬訂的“青年傳承人資助計劃”。
“國家對非遺保護有專項資金支持,也有創業扶持政策。”林硯翻開一頁,指著其中一條說道,“我們可以申請項目資金,設立‘師徒共創工坊’,讓老匠人帶新人一起開發適應當代需求的作品。”
他看向坐在后排的老藝人,又轉向年輕的面孔:“傳統不該是博物館里的標本,也不能變成流水線上的復制品。我們要做的,是找到一個能讓它活下去的方式。”
現場開始低聲議論。
座談會一直持續到傍晚,陽光西斜,茶館里的人漸漸散去。
阿依夏站在門口,看著林硯忙碌收拾資料的身影,神情復雜。
她走過去,輕聲說:“你說得沒錯,也許……真的可以不一樣。”
林硯笑了笑,沒說什么。
幾天后,在茶館二樓的小露臺上,林硯再次召集了之前的幾位核心青年。
“我想成立一個小組。”林硯開口,“名字還沒想好,但我們得先行動起來。”
“絲路青創小組”這個名字,是娜菲莎在半小時后提出來的。
她說:“我們不是單純地保護非遺,而是要用年輕人的方式,讓它們‘活’下去。絲路是我們的根,青創是我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