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岑安是一名農女,因家中行二,也常被叫岑二。
燕棲也是農家小伙,家中行三,得名燕三。
岑安喜歡識字讀書,卻因家中貧寒,沒什么機會學習。從小趕雞放羊,在家中和地里操忙。她不常思考,經常發呆,看云卷云舒。即使是干活累懵了的情況下,也極其擅長快樂。她的生活或許是窮苦的,但她從不愁苦。
年幼的她也曾向她聰慧的母親抱怨過,為什么母親沒有把自己生得更厲害更出眾些。她的母親是這么回答的:我已經給了你健全的身體,你靠雙手去勞動,總會打拼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燕三自小精力旺盛,干完農活兒也不覺疲累般地和同伴們上山下河,聽書學武,遛街逛賭。走街串巷,哪里熱鬧哪里跑,端的是少年意氣。自認為算得上是三山兩村里的風云人物。
當時,似是人們崇尚人丁興旺的時代。隨便一戶人家都必然是多口之家。
岑家育有子女五人,岑二有一個姐姐,一個年紀相近的妹妹,一個弟弟,一個年紀差了一輪的妹妹。
燕家類似但不同的情況是,燕三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那時候,孩子們都還守著莊稼收成成長,日子遠遠算不上能飽腹。各家各戶的孩子們都長得干瘦。年歲漸長,就會被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東西推動,催促著成家立業。
岑安問為什么,可就連岑安認為最聰慧靈巧的母親也無法回答,只是反復念叨著什么應該啊,任務啊,都是如此之類的話。
岑安從不擅長思考,但她知道她的婚姻即將強勢地出現了。
燕三的哥哥姐姐早兩年間已經陸續成家了,他對此只是覺得好玩兒。
于是在十里八村的強大親緣網關心下,岑安和燕三見面了。
就在五日一集的集會上,燕三穿著干凈得體的衣服,渾身皂角味的站在約好的地方等待。岑安出現在他視野內的時候,他希望是她。岑安向他走近的時候,他感覺就是她了。
岑安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但她只有欣賞的眼光,毫無擁有的想法。
燕三和她逛了小半的街景,終于忍不住開口道:喜歡什么我給你買,今天肯定招待好你。
岑安應了說:好!
畢竟相比起來,燕三家所在的山頭離這兒更近一些,勉勉強強可以當他是東道主。
可是燕三依舊沒有等到岑安向他開口。燕三本也算不上是什么健談的人,甚至覺得兩人之間無話的狀態也并不算尷尬,于是他順著這樣的氣氛,像是兩人認識了許久般地調侃道:岑二姑娘眼光高了么!竟然沒什么能入得了眼的!
往日里被認為木訥皮實的岑安也出乎意料地對這個初識之人耍了脾氣:嗯!該是么!沒有一個好東西!
燕三聞言倒是開心地笑了,看著岑安說道:我帶你逛逛吧!
岑二姑娘,你嘗嘗這個,這是我最喜歡吃的!
岑二姑娘,快快快,這個瞎子是講得最好的說書人!
你覺得這個怎么樣
這個,給你。
…
岑安被燕三領著,逛著她逛過許多次的街巷,覺得這次的集會必然是最熱鬧的。一路上,遲鈍如岑安也覺得燕三真得有在好好照顧她。
路上岑安不經意間抬頭,太陽已經西斜。兩人歸家也需要些時間,這個還算明朗的天空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色已晚了。
岑安果斷開口說道:不早了!我們得回家了,不然回家看不見路啦!
燕三這才注意到時間過去了很久。他胡亂應了一聲。
岑安已經打算和他揮手告別了,她說:今天這里很熱鬧,一路上多虧了你,你比那個說書的老頭說得都好!
燕三聽著這話,頗有一種話本里故事結尾畫句點的感受。他莫名地不喜歡這樣的發展,他截過話頭:這次就先逛到這里了!我們記住這個地方,下次就從這里開始逛了!
不等岑安回應,快步走到岑安前方,才回身道:這兒附近有個攤子,剪紙剪得可美了!活靈活現!快來!看完這個就回!
岑安跟了上去,兩人湊在那兒左瞧右瞧地感慨巧啊!妙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