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諜報信息(1)
邢如意退下去后,留在殿內的朱由崧輕輕嘆了一口氣。
他提出擴建上海港的設想,雖然意義重大,但要真正實施起來,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所以是急不來的。
當下最為緊迫之事,是應當采取何種方法來處理好西北各地起義軍所面臨的難題。
依照朱由崧起初的構想,是期望那些起義軍隊能夠與朝廷大軍配合,從而迅速開辟出一條連接陜甘之地的暢通道路。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西北地區的眾多起義軍竟然如此之快地便被清軍盡數擊潰。
更有甚者,部分起義軍首領被打怕了,意欲撤退至由大明掌控的地域,已多次向張煌言發出求救信號,懇請朝廷援助。
如此一來,這無疑徹底擾亂了朱由崧北伐戰略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原以為可以借助西北起義軍的力量牽制清軍,快速推進戰線,如今卻因起義軍的失利而陷入被動局面。
現在朱由崧不得不重新審視整個局勢,思考如何調整部署以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當前若是對西北用兵,擺在眼前的道路似乎有兩條可供選擇。
其一,從襄陽與洛陽兩地集結兵力,然后經由河南鄧州走武關道穿越峪谷道,最終邁入關中平原這片富饒之地。
其二,則是取道四川,沿著那數條崎嶇險峻的蜀道向北挺進,同樣能夠抵達關中平原這一戰略要沖。
然而,在實際作戰當中,僅僅依靠大部隊通過這些狹窄通道遠遠不夠,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于后勤補給是否能夠及時跟上。
畢竟,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不僅僅取決于前線將士們的勇猛無畏,還需要充足的物資支持作為堅強后盾。
若選擇從四川進軍,就必須面對橫亙在前的秦嶺和大巴山等天然屏障。這些山脈高聳入云、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說法。
即便大明將士們能打,但在如此惡劣的地理環境下長途跋涉,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相較之下,走武關道看似較為平坦開闊,多以平原為主,但這條路線卻跨越了數千余里的漫長距離。
一路上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維持軍隊的正常運轉,而且還可能面臨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