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商務司(2)
誰知吳家交了罰銀后,還被處以違抗圣旨的罪名,抄家滅族。
大明朝廷的信譽度,就是這樣被敗壞了的,江南的商人們對朝廷的政令有疑慮是正常的。
真正代表朝廷官方的邢如意沒有直接出面,會議氣氛緊張,各方言語觀點激烈碰撞。
其實邢如意就在閣樓上的雅間,關注著商人們的舉止,見下面存在爭論的多是蘇商和浙商,示意董小宛出面。
歌姫出身的董小宛并不怯場,現身后先對自己夫君冒襄點頭示意,然后掃了一眼諸多商賈,說道,
“諸位所擔心的,無非是朝廷收取商稅,下面的官員趁機勒索商人財物。”
董小宛深知這些江南蘇商、浙商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必須要讓他們安心。
“然而,正是由于這種情況,朝廷才決定設立商務司,以確保我大明朝擁有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
“這不僅可以保護商人們的權益,也為商人提供一個公正的平臺,讓商人能夠合法放開手段經營生意。”
“同時,如果有任何不公正的事情發生,商務司將會成為你們申訴的渠道,保障你們的權益不受侵害?!?br/>
盡管董小宛說得頭頭是道,但一眾江南蘇商、浙商仍然表現出無動于衷的態度。
董小宛明白,這些蘇商和浙商勢力雄厚,最擔心的還是自身利益受損。
蘇商以洞庭商幫為主體,其中不乏眾多名門望族。
例如,歷經明憲、孝、武三朝,官至內閣大學士,被譽為“山中宰相”的王鏊,就是洞庭商幫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洞庭商幫并不以蘇州或吳縣為名,而是由席氏、翁氏、許氏、王氏等東山商人家族聯合組成,并以太湖洞庭東西山的山名為名。
民間流傳著“鉆天洞庭遍地徽”的說法,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經過長期的發展,洞庭商幫已經與財力雄厚的徽商不相上下。
明華堂拉攏贛商和粵商,用來制衡蘇商和浙商,就是朱由崧定下的商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