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大明的戶籍制度
朱由崧基本都會讓小太監提前準備。
一幫部堂大佬也習慣了和皇帝坐而論政,紛紛找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等他們都坐好后,朱由崧說道,“朕今天召諸位來,是想議一議咱大明的戶籍問題。”朱由崧轉頭看向黃道周,問道,
“黃先生,你可知如今教坊司官妓和樂戶有多少人?”
黃道周一愣,這種小事他哪里知道,于是回道,“稟陛下,老臣不知,具體召教坊司奉鑾使來一問便知。”
“嗯,讓人去傳教司坊奉鑾使。”
“是。”
大明的戶籍和前朝差不多,大致上可分為五個等級。
一等貴籍,就是官紳勛貴們。
二等良籍,就是普通平民百姓。
三等商籍,這個好理解,就是行商的商人。
四等奴籍,就是奴仆,他們相當于官紳貴族們的私產,可以賣買送人,如果主家不開恩花錢給奴仆轉籍,奴仆的后代還是奴仆,世世代代都是奴仆的那種。
五等便是賤籍,諸如那些妓子,戲子,丐戶、墮民、疍戶等等。
賤籍又稱賤民,因為他們不屬于朝廷法定的士、農、工、商行列。
明朝的戶籍制度涉及多個部門,民籍歸地方官府管理,戶部也有黃冊存檔,軍籍歸兵部管理,匠籍歸工部管理,商籍歸戶部管理,而醫、樂等賤籍歸禮部管理。
“朕認為,教坊司就當恢復洪武時期那般,和太常寺一樣,專門負責皇家禮樂即可。”
“還有各地的奴籍和賤籍人數要具體統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