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為新學院造勢
其實孫奇逢也不完全是被朱由崧一句“為天下開太平”就激得應下差事。
在應天府這段時間,孫奇逢會晤了不少士林好友,聽了很多關于弘光天子的傳聞。
都說弘光天子苛待天下士紳,不惜調動兵馬,對地方大動干戈,如武夫般蠻力推動改革。
很多江南士人認為,弘光天子的這場變革,怕是未必能長久的傳聞,已在江南士林群體中傳開。
孫奇逢面圣之后,發現根本就不是傳聞中的那樣,弘光天子是一個禮賢下士,胸有丘壑,勵精圖治的明君。
天子對于這場變革,非但展現出了大無畏的決心,且心中早有布局,根本不是傳聞中的那樣只知道用蠻力推動變革的君王。
想到這里,孫奇逢嘆息一聲,說道,“我朝士人勝衣冠,即無不廣交游,談社事,浸淫既久,乃至筆舌甚于戈矛。”
“疇昔之日,數十人鼓之,數千萬人靡然從之,樹黨援,較勝負,朝廷邦國,無不深中其禍。”
“政事之亂亂于是,官邪之敗敗于是,人心之溺溺于是,風俗之敝敝于是。“
“今者,禍亂已極,一時人士不能懲創既往,力圖厥新,顧乃踵其失而加甚焉。”
朱由崧點了點頭,孫奇逢說的基本就是大明當前讀書人的現狀。
一個個表面裝得人模狗樣,練就了一身嘴皮子功夫,專門拉幫結派,黨同伐異,肆意評擊朝政,就是不干半點正事,搞得整個士林風氣烏煙瘴氣。
朱由崧問道,“孫先生,如何才能防范新學的學子們沾染上這些歪風邪氣呢?”
孫奇逢回道,“學人須過得三關,方可人道,一貧富關、一妻子關、一俠氣關。”
“不能固窮者,多因妻子念重。能固窮矣,不系情于妻子矣,而英人志士又多落在俠氣一邊,終與圣賢相隔。”
“學人無深造自得之力,則晚年而氣衰志惰,學者一有自護與護人之意,便成足已自封之病,奚足與言學矣。”
孫奇逢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成長之路,必須經歷過三道關。
人的一生,像財富、妻兒家庭倫常日用是必須考慮的,但如果太過以財富和家庭為念,是不可能達到圣人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