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組合拳(1)
“陛下,實在是材料有限,鑄錢所需的黑白鉛還好,從湖廣調運方便,就是銅料不足。”何騰蛟說道,“當前寶源局沒有多余的銅料庫存,如果要加大通寶銅錢的鑄造量,需采購銅料?!?br/>
朱由崧皺眉,整個大明,銀銅礦的儲存量都很少,所以歷朝歷代都出現過錢荒。
不過他記得云南就有不少銅礦,原時空,云南每年能向清政府的寶泉局提供幾百萬斤銅料。
朱由崧說道,“擬一份詔書,著人去云南,讓沐王府協助采購鑄幣司所需的銅料?!?br/>
除了銀元,官方通寶銅錢的鑄造量,必須要跟得上市場需求才行,除了從云南采購銅料,也可以通過民間兌換購買銅料和銀料,加大貨幣鑄造量。
朱由崧還有個想法,準備在各地設置朝廷控股的銀行,通過銀元兌換,收攏天下各色雜錢。
銀元的材質是九成銀一成銅,朝廷鑄造貨幣只要不虧本,通過兌換民間的各色雜錢,收攏回來重新鑄成官方貨幣。
這樣就像把天下貨幣過濾一遍,收攏民間雜錢,溶解重鑄,統一的官方貨幣,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鑄造出來投入民間使用。
朝廷鑄造的優質貨幣,能滿足市場需求,加之貨幣律法的推廣,以統一的兌換標準,就會出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
將來朝廷控股的銀行信譽上來了,就可以搞借貸業務,甚至是發行紙幣。
可惜這個時候還不具備發行紙鈔條件,要不然可以更好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
后世的經濟學,金融學,照搬到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
大明朝廷有發行寶鈔紙幣的前科,民間對朝廷的紙幣可以說是談虎色變。
要是和朝臣們說要搞銀行,發行紙幣,怕是要嚇著他們,以為皇帝要掠奪民間財富。
現在不具備發行紙鈔的主要原因,還是皇權不下鄉,而且因為信息差,很容易被人利用漏洞做空朝廷貨幣信譽。
以這個時代的技術和信息差,如果發行紙鈔,私人錢莊的賬單,朝廷是難以掌控的,這根本就不是律法能約束的。
明朝的“中開法”,本是一個很好的制度,讓商人幫朝廷輸送各種物資去邊關,大大減輕了朝廷行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