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言商(2)
大明自萬歷開始,物價就開始大幅上漲,特別是萬歷三大征之后,到了天啟和崇禎時期,那物價就開始年年飆升。
例如一只鵝從嘉靖時期的80文漲到150文,一匹普通的松江麻棉從200多文漲到400多文。
造成這種現象一是因為常年災害和頻繁的戰亂,生產和運輸成本增加。
二是隨著海外貿易逐漸活躍,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明,白銀貶值。
現在邢如意拿出明華堂的麻棉布,和市面上一模一樣,卻在錢家說只賣萬歷年代的價錢,比現在市面上的價格降了三成還多。
錢世楨以為邢如意準備打價格戰,為明華堂開拓市場,這是最常見的市場營銷策略。
“邢夫人,老朽認為此舉不妥,以壓低貨物價格搶占市場的方式,其他本地商賈必然會聯合一起壓價抵制。”
“在商言商,如果經商毫無利潤,這個買賣是做不長久的,長遠來看,對明華堂是弊大于利啊。”
邢如意知道錢世楨的意思,明華堂再厲害,也是沒法和江南大量織造商人競爭的。
以打價格戰的方式開拓市場,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搞到最后要看誰的資本雄厚,看誰撐不住。
錢世楨認為明華堂的棉布價位,是沒有利潤空間的,做不長久,要是最后搞不下去了,回到原來的價位,這對明華堂的招牌就非常不利了。
但是如果明華堂的絲棉布賣這么低的價格,卻還有利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邢如意笑道:“錢老爺子,這不單是我們明華堂現在的價格,將來隨著規模擴大,各地紡織工坊建的更多,可能還會繼續降低價格。”
錢世楨搖頭,“邢夫人,老朽知道陛下組建商行,可能主要是為了平穩地方民生商品價格,但這樣做虧本買賣,投入太大,遲早是要耗不起的。”
“錢老爺子,以這個價位的麻棉布,我們明華堂還有利潤。”
一旁的錢重一臉的不信,“邢夫人,我們錢家世代經營著各種布匹生意,現在一匹布從原材料到生產加工,加上運輸,成本就已經接近300文一匹了,你們明華堂的布賣300文一匹,又能從何處來的利潤。”
邢如意問道,“你們錢家織造工坊,一組工人一天能紡織幾匹布?”
這個問題可是涉及到商業機密,錢世楨兩父子被問得一陣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