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南陽王朱聿健
(最近上班忙得要老命,有點卡文,此章略水,謹慎觀看!!!)
其實,歷朝歷代宗族問題,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在這個家天下的封建時代,每個統治天下的帝皇,都繞不開宗室的問題。
每個朝代的帝皇,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后,對于宗室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有利也有弊。
漢代隨著宗室人口增加,宗室日益強大,漢武帝頒“推恩令”、設附益法,置左官律,由朝廷派官員管理封國事務,剝奪了諸侯國王的行政和人事任免權,使宗人逐漸成為“不與政事,衣食租稅”者。
唐朝皇帝在宗室問題上,就實在是沒眼看了,太他媽的變態了。
兒子造父親的反,父親殺親兒子,那是數不勝數。
唐朝的皇帝,給人的感覺,都是繼承了李世民的優良傳統,如果不殺幾個兒子兄弟啥的,都算不上英明之主。
李世民殺兄囚父,結果太子李承乾和幾個兒子都造他的反,被他剮了。
武則天統治時期,大殺宗室諸王,一堆一堆的殺,親兒子,親女兒,一點都不放過。
唐明皇李隆基殺兄弟,殺兒子更是毫不手軟,還一日連殺三個親兒子。
李隆基為了防備子孫造反,在京師建造“十王宅”,“百孫院”,把宗室子弟全關在京師。
到了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李亨時,見自己第三子李倓能力實在出眾,怕威脅自己皇位,于是李亨就把自己這個最耀眼、最有能力的兒子李倓毒死了。
看完唐朝皇室歷史,會發現那是一伙相當變態的存在,太惡心了,真是沒眼看。
唐朝皇帝為了防備宗室造反,往往是把多數宗室子孫圈養在京師,幼者或不出閣,皇族子弟雖然有了國王之名,但是沒有半點實權,他們為了保命,其實也只能躺平擺爛。
宋朝從“高梁河車神”太宗趙光義開始,宗室親王地位就處于宰相之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皇子封王的數量極少。
宋朝皇室子弟在爵位繼承上,被授予有名無實的官銜,享受著美爵厚祿,唯一的職責只是“作為一個有形而無聲的整體出席朝會。”
由此可見,對宗室的倚仗與防備,歷朝歷代都有,各朝帝皇都在不斷探索宗室治理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