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明海洋商業
這時邢如意從屏風后走了出來,朱由崧原本是想讓她和鄭芝龍談談,看看有沒有商業上合作的可能,但是和鄭芝龍交談之后,他又沒那個想法了。
這個鄭芝龍自私自利,對別人提防很深,自己經營的商號還是不讓他知道為好。
“邢娘子,我看這個鄭芝龍不能合作啊。”
邢如意點了點頭,“陛下,從他剛才的言辭舉止來看,鄭芝龍是一個性格陰險毒辣,善于算計的人,且自私自利,想要為朝廷所用,得從他鄭家的內部去分化。”
朱由崧笑著點頭,“邢娘子說的對。”
鄭芝龍掌握的勢力,也不是鐵板一塊,確實可以慢慢的從他內部去拉攏一些人。
“邢娘子,咱們的紡織廠已經可以開始生產了嗎?”
說到紡織廠,邢如意眼睛都亮了,
“陛下,已經收購了一批原材料,正在生產,我們工坊的那個機器比起別人的快了十倍都不止,成本比別人少了,將來只要量上去了,將會占擁大片的市場份額。”
朱由崧自己和邢如意加上一些武勛,一起組建的商行,包括紡織、糧食和食鹽,都已經徹底的運作起來。
開海之事,早就和內閣大臣們商量過了,袁繼咸已經把市舶司各種商稅的征稅額度都設置好了,并遞交給了朱由崧。
朱由崧近期才發現,其實明末朝廷對商人是征稅的,且名目繁多。
有對貯藏于塌房的貨物進行征稅,只有在此處納稅后,才可以進行買賣交易,他們叫塌房稅,這實際是一種“通過稅”性質的商稅。
另外京城商稅還有九門之稅,過壩稅,橋稅等等。
剛開始對商船征稅的征收額,只是根據推量而定,但是因為推量難以實施,便改成按船的大小計算來征稅。
但是因為管理不當,再好的制度也沒用,許多官員,和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們家族經商居然連商稅都可以免。
一些普通人因為繁重的關稅制度,販賣商品無利可圖,反而要賠錢。
這明朝的稅收制度,簡直就是按著一幫窮苦人往死里搜刮啊,難怪普通百姓做什么都活不下去,只有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