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等138章 又沒錢了
明初,一個地方可能只需要上供十幾種地方特產。
但到了明中后期,地方上供的特產猛增至上千種,只要朝廷看上或者需要的東西,地方都要無條件上供。
朱由崧覺得現在明朝的這些老百姓也太慘了些。
其他的他也暫時沒辦法去改變。
但果斷廢除了這個操蛋的上供制度。
朝廷一個上供制度,下面那些官紳小吏就可趁機用來大肆盤剝百姓。
現在沒錢能怎么辦,必須得搞錢,但是不能從那些窮鬼老百姓身上搞錢。
朝廷收不到稅,國庫沒錢,一個是吏治行政出了問題,還有就是稅制也有大問題。
朱由崧有了一個大致上的計劃。
現在南明靠江靠海的,就得先從這里面弄錢。
明朝對商人極不重視,處處抑制商人發展。
但是為什么南方的商業還是這么繁榮,因為商人都是懂投機的,他們背靠權貴,官商勾結,很多都不收稅,就是少部分收商稅,也是稅率極低。
明朝的稅收制度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商稅體系,稅收主要還是由農業支撐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開放海禁,許多紡織品和瓷器等珍貴商品,遠銷海外換取了大量白銀。
如果稅收制度完善,完全可以憑借大量的白銀流入充盈國庫。
但由于商稅制度的缺失,那么多海外白銀流入,被一些地主老財埋在地里成為了窖藏銀,卻沒有為朝廷財政帶來任何好處。
所以朱由崧決定先找幾個地方收商稅。
其實明朝的商人為什么會投靠官員,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