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黃道周抵達北平
還有一個就是搞商業作坊,這個時代做什么生意賺錢,只有身上衣口中食才是最賺錢的。
至于生產什么肥皂和鏡子之類的日用品,他朱由崧也會,但是他發現那玩意在這里要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根本行不通。
要短時間內搞出合格的鏡子很難,光是用硝酸鍍銀就很難做到。
肥皂成本很高,純堿和油都是高價值物品,如果用草木灰提煉純堿,就是放火燒掉一座大山,也撈不到多少斤。
所以開廠賺錢還得和這個時空的商人搶飯碗。
這時候在江南開設作坊生產東西,是有竟爭的,很多東西都已飽和,競爭非常大。
想要竟爭取得勝利,就得改變生產模式,提高產能,降低成本。
所以朱由崧要搞流水生產線。
其實流水線生產化,在秦國時就有了初步的雛形,不過他只是雛形,他的這個制造水平還達不到嚴格意義上的流水生產。
流水線是標準化、模塊化加分工、組合、品控等關鍵要素的結合。
它必須要有一套比較嚴密、精確、誤差小的度量衡來作參考標準。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產批量的某產品其中一個部位是大小一樣的,要不然稍微不一樣,就無法組裝。
現在明朝的各種度量衡具,各個地域的標準不一樣,差別很大。
朱由崧打算等這個流水線生產模式讓大家接受后,再大規模的普及到軍工任坊里。
朱由崧一臉得意,口中滔滔不絕的跟宋應星解釋著稿紙上所畫的各種東西,還以為宋應星會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殊不知宋應星雖然時不時的掂了掂手中的稿紙,認真的聽著朱由崧的解說,也不停的點頭附和。
但此時宋應星心里面卻腹誹不已:怎么這些這朱家天子這么愛搞副業,帶兵作死的,煉丹的,做木匠的,現在這個更加不得了,愛好怎么比我還要廣泛的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