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冷戰思維的產物。 蘇俄發射成功衛星之后,阿美莉卡已經在思考如何利用衛星來增強導彈精度了。 林燃反問道:“你們是不是想著利用多普勒效應進行定位? 接收器通過測量信號的頻率變化,也就是多普勒頻移,然后結合衛星軌道參數,去計算接收器的位置?” 這讓在座專家們都有點震驚,然后又感慨教授不愧是教授,光是聽個介紹就能把原理給點透。 顯然,彈道導彈相關技術是最敏感的技術類型了,尤其這還和核潛艇有關。 哪怕以林燃過去的地位,也是接觸不到transit的。 或者說,國防部長如果不是麥克納馬拉,林燃都沒辦法接觸到transit。 “沒錯,我們之前是這樣想的。 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實現亞米級的精度。” “狗屎! 按照現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你接收器接收一次,做定位起碼要十五分鐘以上。 而且受限于大氣拖曳和引力變化影響,你們測出來的精度和你們想要的效果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這個問題你們還解決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