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跨時代的產物(5k)
1962年,阿美莉卡的國防部和nasa采購了幾乎全部的集成電路產量,則為華國提供了側面佐證,這是阿美莉卡政府和產業界的配合行為。
你有無數臺,想怎么拆開來進行破解就進行破解,我手上就一臺,還要為我提供算力,我根本不敢動,一動復原不了怎么辦?
既然我不敢動,那我就只能依賴你研究外溢成果了。
這也是華國加大從西方引進學術期刊,甚至是電子相關專業雜志的根本邏輯所在。
這些雜志有通過約翰·屈潤普的渠道提供給黃運基的,也有其他像龍思凡這樣的同志采購的。
最后通過香江海運條線運回華國。
時效性再差,也是華國從成立后最同步的一次了。
阿美莉卡產業的相關報道最遲三個月就會出現在51區。
包括整個51區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保護,用與世隔絕來形容不為過。
在歷史的機緣巧合下,這個時空的華國在半導體領域直接就開始走idm模式,甚至比idm還更夸張,是未來華為的模式。
這里解釋一下,半導體加工有很多種模式,像英特爾就屬于idm模式,從設計到制造到封裝和測試全部自己負責。
像英偉達、amd、高通屬于fabless模式,他們只設計芯片,芯片制造外包給代工廠。
最后就是foundry模式,也就是臺積電這種代工廠模式。
不止這些模式,還有別的模式。
但其中最特殊的一定是華為這種,能自己干幾乎全部都自己干。
當下的華國就是這種模式。
舉國之力在發展51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