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換我來我也抵擋不住(求月票!)
“爵士,你應該在百老匯接受民眾們的歡呼。”勞埃德保險的委員會主席米斯金和林燃在交談。
現場全是西裝革履的中年白人,林燃和許愛周是唯二的華人。
“比起接受歡呼,我還是對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世界更加感興趣。”林燃語焉不詳。
這句話在米斯金看來,無疑很是悅耳。
要是沒有天才的靈機一動,整個海運標準制摸索完善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是多少白的銀子啊。
和壞事做盡的怡和比起來,勞埃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立金融機構。
別說沒參與過殖民貿易,就連用來吃飯的金融生意都秉持著中立和絕對的市場化運作。
而不是像后來的高盛那樣,靠搞事來獲得超額利潤。
米斯金說:“爵士,你對海運集裝箱標簽乃至整個海運數據化改造的設計堪稱完美。
你的方案我們拿回去給勞埃德的資深精算師和辛迪加們都看過了。
在我們內部被作為盧丁鐘下的經典問題讓大家慢慢思考。
大家怎么想都跳不出你設計的框架。
而在你設計的框架里,又找不到更巧妙的方案。
甚至哪怕不考慮用于容錯的冗余度,在效率上都很難接近你設計的方案。”
勞埃德的歷史可以追溯16世紀起源于倫敦塔一家名為愛德華·勞埃德的咖啡館。
當時咖啡館是船主、商人、船長和保險商聚集的地方,他們在此討論航運和保險相關事務。
盡管愛德華·勞埃德本人并非保險從業者,但他的咖啡館為保險交易提供了場所,逐漸演變為保險市場的雛形。
后來勞埃德發展成了全球航運保險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