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眼高科技造物(求月票!)
事后記者提問環節中,除了林登·約翰遜和米高揚外,就要屬林燃被提問的次數最多。
不提紐約時報的珍妮,其他媒體的記者也集中在林燃身上。
誰讓他話題度高呢。
“林主任,我是法新社記者,想請問這次你提議的熱線成為了白宮和克里姆林宮的直接溝通管道,你后續是否會更多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呢?”
林燃回答道:“這是一個意外,我主要工作還是在nasa方面,為贏得和蘇俄的太空競賽而努力。
希望能夠早日看到人類登月,走出地球的那天到來。
nasa的目標不僅僅是太空競賽,更是幫助人類走出地球,探索更廣闊的宇宙。”
林燃的意思中其實還有暗諷,不過在座記者們沒人讀出這層意思。
反而覺得林燃太有格局了。
“林教授,我是《法蘭克福報》的記者,你是如何看待柏林墻的?”
法蘭克福報是西德最具影響力的嚴肅報紙,因為其霍克海默教授學生的身份,導致西德的媒體都對林燃非常有好感,希望聽聽他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的看法對西德有利,那我們就大肆報道,如果你的看法對東德有利,那我們就當無事發生。
這就是媒體。
林燃此時在公開場合主要有三個身份,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航天事務特別助理和nasa載人航天辦公室主任。
所以記者們在稱呼他的時候,三種身份都有可能被用到。
“我認為柏林墻是工具理性的極端體現,技術化的控制手段犧牲了個體的自由與尊嚴,這是人類社會理性墮落的象征。
人類在技術上能夠建造如此大規模的隔離設施,卻未能帶來真正的自由與和諧,反而加劇了分裂與苦難。柏林墻也是歷史進步悖論的象征。
雖然我們這次在談判過程中沒能推倒柏林墻,但我相信未來向往自由的人們會自發推倒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