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NASA的暴君(求月票!)
林燃接著說:“你們設計的多波段天線根本不行,得換成高增益的拋物面天線和全向天線來確保通信穩定。
用多波段天線非常容易導致通信中斷。
一次發射至少是幾千萬美元,你們就用這種設計來敷衍我嗎?
愚蠢的設計,低質量的思考。”
毛子的火星1號用的就是多波段天線,在當下屬于探測器通信設備的主流方案了。
而水手4號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為站在火星1號失敗基礎上,把多波段改成了高增益。
總之林燃的想法就是,原來你們是怎么成功的,我就怎么教你們。
想讓我多給一點技術都不可能。
除非是我別有用心。
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案,就是壓力帆。
這屬于是領先十年的技術了,有點像科幻小說照進現實,一直要迭代到水手10號才能用得上的技術,林燃就壓根不提。
“這是我在飛機上畫的草圖,大家可以看看。
這里采用冷氣體推進技術,通過12個小型噴嘴、電磁閥和傳感器-計算機控制系統實現一個精確的三軸姿態調整。
之所以選擇氮氣,是因為它的化學性質足夠穩定,重量也輕,不會對探測器造成負擔。
這里的噴嘴就用最簡單的拉瓦爾噴嘴就行,靠氣體膨脹產生推力。
然后這里是電磁閥,通過電子控制單元來觸發,實現一個脈沖式噴射。
最重要的是它的控制系統,我想的是使用太陽傳感器和恒星跟蹤器組合來感知姿態。
靠機載計算機接收傳感器數據,自動計算偏差并觸發相應噴嘴噴射。